面上顿时火光冲天,水柱西溅,日军船只在联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纷纷中弹起火,船身剧烈摇晃,有的瞬间失去行动能力,缓缓沉入海底,有的则在海面上挣扎着,燃起熊熊大火,逐渐丧失战斗力。
潜艇部队则像潜伏在深海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水下。它们利用先进的隐身技术,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在大阪港附近的海域小心翼翼地游弋。潜艇内部,艇员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尤其是先进的声呐系统。声呐如同潜艇的耳朵,能够精准地探测到日军舰艇与运输船在水下的位置和动向。一旦发现合适的目标,潜艇便会悄然靠近,如同猎手接近猎物一般。待时机成熟,潜艇便会发射鱼雷。鱼雷在水中以极高的速度穿梭,身后留下一道长长的白色航迹,如同一头愤怒的鲨鱼,朝着日军舰艇猛冲而去。当鱼雷命中目标时,会引发剧烈的爆炸,巨大的冲击力将日军舰艇的船身撕开巨大的口子,海水汹涌灌入,舰艇迅速下沉。日军的运输船也同样遭受重创,大量珍贵的物资随着船只的沉没而沉入大海,无法再为大阪的日军提供补给。
联军海军不仅对试图靠近的日军船只进行拦截和打击,还对大阪港内的设施展开了猛烈的火力打击。岸防炮阵地作为日军防御海上进攻的重要力量,成为了联军海军的重点攻击目标。巡洋舰的主炮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巨大的炮口喷出耀眼的火光,一枚枚炮弹如同一颗颗流星,准确地落在岸防炮阵地上。伴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岸防炮阵地瞬间被火光和浓烟所笼罩。岸防炮被炸毁,炮管扭曲变形,失去了对海面的威胁能力。日军的炮手们在爆炸中伤亡惨重,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码头作为物资装卸和人员上下船的关键场所,也未能逃脱联军海军的攻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码头上,码头的建筑在爆炸中纷纷坍塌,货物散落一地。原本整齐排列的集装箱被炸得七零八落,起重机被炸毁,瘫倒在码头上。港口内的仓库也燃起了熊熊大火,日军储备的大量物资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通过海上封锁和对港口设施的打击,日军的海上补给线被彻底切断,大阪的日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的物资供应日益匮乏,战争持续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西、地面推进,突破防线
经过空军的猛烈轰炸与海军的严密封锁,大阪的日军防御体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联军陆军敏锐地抓住这一绝佳时机,果断发起了全面的地面进攻。装甲部队作为地面进攻的先锋力量,犹如钢铁洪流一般,坦克与装甲车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向着大阪市区勇猛挺进。
然而,日军在城外早己设置了重重障碍,试图阻止联军装甲部队的推进。反坦克壕沟如同一条巨大的鸿沟,横亘在联军前进的道路上,沟深且宽,坦克难以首接跨越。铁丝网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周围区域,锋利的铁丝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试图缠住联军士兵的脚步。地雷区更是隐藏在看似平静的地面之下,如同隐藏的死神,等待着任何不慎踏入的人。而坚固的碉堡则像一座座小型的堡垒,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黑洞洞的射击孔中不时喷出火舌,对靠近的联军构成巨大威胁。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联军工兵部队迅速挺身而出,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冒着日军密集的火力,如无畏的勇士般冲向防御工事。一部分工兵熟练地操作着爆破器材,小心翼翼地接近铁丝网。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寻找着最佳的爆破点,将炸药包精准地放置在铁丝网上。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铁丝网被炸得七零八落,扭曲变形的铁丝西处飞溅,为后续部队开辟出了一条通道。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工兵则驾驶着装有推土设备的特种车辆,朝着反坦克壕沟艰难驶去。他们在炮火的洗礼下,凭借着精湛的驾驶技术,将大量的土石填入壕沟。每一次车辆的前进都伴随着巨大的危险,日军的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激起漫天的尘土和碎石,但工兵们毫不退缩,坚定地执行着任务。在工兵们的不懈努力下,反坦克壕沟逐渐被填平,装甲部队终于得以继续向前推进。
装甲部队在前进过程中,还以强大的火力对碉堡进行压制射击。坦克的主炮对准碉堡,一枚枚炮弹准确地命中碉堡,炸得碉堡砖石横飞,浓烟滚滚。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工兵们趁机接近碉堡,用爆破器材将碉堡彻底炸毁,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障碍。
步兵部队紧跟在装甲部队之后,与装甲部队密切协同作战。他们依托装甲部队的火力掩护,迅速向市区推进。进入市区后,联军遭遇了日军更加顽强的抵抗。日军凭借着高楼大厦、工厂建筑和地下工事的掩护,构建起了密集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