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虎怎料此事问到自己头上,心中一惊,赶忙如蒙大赦般拱手答道:“回禀大王,臣认为此事可行,但不该由这位小将统兵。!x!i?a/n-y.u′k~s¢w¢.¢c!o~m′在场优秀将领众多,臣不敢越俎代庖。”
他微微低头,眼神中透露出谨慎。此言一出,排在末尾的小将便不敢再言语。他咬了咬嘴唇,低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毕竟黄飞虎身为兵部尚书,极善统兵,他的话分量极重。要知道,殷商实行六部九品制,上设三公,下列九品,有主从之分。到帝辛时期,三公大多已是虚职,六部尚书掌握着实权。就连西伯侯姬昌也曾担任三公虚职,更别提如今甚少管事的李乾了。这小将不过是六品末流,又怎能与堂堂兵部尚书相提并论。对于黄飞虎站出来分担压力,李乾自然乐见其成。他微微放松身体,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毕竟他对军事一窍不通,深知多说多错的道理。若他贸然大手一挥,同意出兵,一旦出问题打了败仗,还得由他来收拾残局,届时不仅无功,还会遭受民间非议,实在得不偿失。此时此刻,李乾已然神游天外,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听不清众人在吵嚷些什么。′x-i\n_t/i·a!n~x`i?x_s-..c_o!m?“爱卿,爱卿!对于这两位的看法,你又有何见解呢?”帝辛连喊两遍,李乾这才回过神来,他身子微微一震,脸上露出茫然的神情,听到这话,他顿时一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此事非常简单。”李乾开口说道,声音一顿,他微微抬起头,表面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实则脑海中正飞速调动光阴长河的权柄,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情。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眼神快速转动。原来,在黄飞虎发表意见后,闻仲也站出来赞成,而后以比干为首的文官提出反对,双方僵持不下。如此一来,帝辛无奈,只好来询问李乾的意见。毕竟如今李乾的作用,除了在关键时刻充当定心丸,还如同枢纽。恰似两个完全持平的天平,李乾就像天平上的一根羽毛,偏向哪边,哪边的分量便会显著增加。只是李乾也很无奈,看着帝辛殷切的目光,他怎会不知这位好战的君主,内心早已偏向黄飞虎一方,只是表面未显罢了。/k·s′j?x-s!w·.^c!o/m?李乾微微皱眉,心中权衡着利弊,他虽可支持比干,但说实话并无必要。毕竟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皆拜帝辛所赐,只要帝辛想收回,他与殷商便可能瞬间撇清关系。但真到那一步,事情恐怕会发展到帝辛无法掌控的局面。就好比某天清晨,李乾起床后觉得天冷,仆人给他披上一件黄袍,随后稀里糊涂便被众人推上高位。毕竟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他所推广的种种举措,虽未从根本上解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困境,但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一些人。 那些有了力气且愿意为他所用的人一旦团结起来,力量不容小觑。虽说不至于将整个殷商搅得天翻地覆,但引发一场需三四十年才能恢复元气的叛乱,还是极有可能的。“不知爱卿有何见教,可以教孤?”帝辛思索片刻后,对李乾说道。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盯着李乾,眼神中透露出期待。“大王,臣以为此时敌弱我强,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如今我大商兵多将广,百姓殷实,一场胜利,正是鼓舞民心、提升士气的一剂猛药。”李乾从容说道。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微微躬身,神色坚定。话未说完,帝辛还未来得及搭话,一旁的比干却着急了。他向前跨出一大步,双手在空中用力地挥舞着,神情激动地说道:“大王,北海之乱刚刚平定不久,天下百姓才享几年安宁。如今大王若再发起一场征讨,天下人岂不是又要陷入永无休止的惶恐之中?”比干眉头紧紧皱在一起,额头上青筋暴起,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帝辛神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紧紧盯着比干,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嘴角微微抽搐,仿佛被比干的话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但看到比干殷切的眼神,又有些惊疑不定,搞不清对方究竟站在哪边,随即冷笑道:“既然如此,爱卿又有何高见,不妨教与寡人?”帝辛微微仰起头,下巴扬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挑衅,似乎在对比干的反对表示不满与质疑。听到这话,比干反倒陷入沉默。他低下头,眉头紧锁,一只手在下巴处轻轻摩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