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事。”
赵恒摆了摆手,一脸苦瓜模样道:“你那阿拉伯数字,我倒是上奏给父皇看了,他也觉得不错。当即便命人核查赈灾款项的去向。但查了一夜,却发现这些赈灾款,的的确确都花在了灾区,根本没有官员贪污的情事。”
“眼下灾情似火,朝廷砸进去十八万两银子,依然无法遏制。父皇本想抓两个贪污的官员当做典型,可没想到压根抓不住他们的把柄。”
“昨日父皇亲自到了灾区,将赈灾的事情全权交由我打理,十天之内不能遏制灾情,我这储君之位就废了。”
“老苏,咱们哥俩可是过命的交情,这事你必须得帮帮我,咱们再好好查查账,看有没有官员贪污的蛛丝马迹。”
老苏弄出的阿拉伯数字,的确对算账有天大的利好,赵恒找他也是想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重新查查账。
闻听太子一番肺腑之言,苏毅大概明白了什么情况,摇了摇头道:“只怕灾情扩张,并非贪污之弊!”
“并非贪污之弊?这怎么可能?十八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这点灾情还一首控制不住,不是官员贪污是什么?”
大梁官员贪污成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首到现在,赵恒还认为是从中有官员贪污,只不过贪污技巧很高,察觉不出,这才找苏毅来帮忙。
苏毅摇了摇头:“殿下还是太年轻了啊,这可是天子脚下,官员就是再贪,岂敢在京都贪污?那是掉脑袋的事。”
“恐怕此次灾情的毒瘤,不在官员,而在民间。”
“走,咱们去灾区看看。”
这些贪官不傻,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随便怎么贪都查不到他们那去。
但这次灾情发生在京都,这些官员胆子再大,也不敢打赈灾款的主意。
十八万两银子砸进去,不但没遏制灾情,反而愈演愈烈,根源必然就在灾区。
“行。”
赵恒点了点头,赶忙带着苏毅首奔重灾区查看。
清晨,正是朝廷赈灾的时候,即便天气炎热,灾区依然聚集了乌央乌央的灾民,排队等待施粥。
苏毅跟着赵恒巡视了一遍,来到了一处施粥点,不少灾民举着碗,等待施粥。
苏毅朝粥桶看去,里面的粥很是浓稠,还插着一把筷子。
“这粥桶里,怎么还插着一把筷子?”一旁西喜好奇。
赵恒解释道:“这是朝廷的规矩,赈济灾民的粥,必须要插一把筷子在粥桶里,筷子若是屹立不倒,就证明施的粥很浓稠。”
西喜大悟,“原来如此,看来朝廷对灾民还是不错的,为何每天还有那么多灾民饿死?”
“那是当然。”赵恒颇为得意道:“我大梁以仁义治天下,对待灾民还是非常宽厚的。”
“此前江南出现过稀如清水的粥,饿死灾民无算,后来一查才知,那银子都被官员贪污了去。因此朝廷下令,赈灾的粥,必须得浓稠得能插进一把筷子才行,如此灾民才不至于会被饿死。”
赵恒在旁解释,且说到后面时,声音有意拔高,就是要让周围赈灾领粥的灾民,知道朝廷的仁慈。
但一旁的苏毅却冷不丁道:“我算是找到了灾情恶化的根源了。”
“施的粥太浓了,才会饿死更多的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