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有不少将士皆与楚凌共同抗击过匈奴,只怕这些将士难以全力一战。
“报……!”一名亲兵突然闯入,单膝跪地禀报道:
“将军!凌王被诬陷与匈奴勾结一事,在三营、五营迅速传开,三营、五营的将士似有哗变迹象。”
“而且,消息不断在军中扩散,己有士兵高喊“为凌王讨公道”的口号!”
几名将领一听,纷纷将目光落在徐泉勇身上。
三营、五营,正是他麾下士兵。
“呵!”徐泉勇苦笑一声,似早有预料一般。
这些将士与楚凌并肩抗敌的情谊,他怎会不知。
那一日,楚凌率领众将士为他送行的那一幕,如今,在他脑海中仍历历在目。
不说他麾下将士,就是他,如今让他提刀去杀楚凌,他也难以下手。
“诸位将军。”徐泉勇扫视了一眼其他几位将领,沉声道:
“你们也听到了,三营、五营的兄弟根本无心与凌王一战。”
其他几名将领闻言,面面相觑,一名将领正欲开,又一名亲卫闯了进来:
“将军!西营、七营的兄弟受三营、五营的影响,也纷纷叫喊着要为凌王讨个公道!”
话音未落,两名将领猛地站起身来:“什么?”
西营、七营可没有与凌王共同守过城,他们不明白,这两营的将士怎么也会站在楚凌那一边。
徐泉勇挥了挥手,示意两名亲卫退下。
两位将领不明白,他却心如明镜。
西营、七营的将士,定是听说了楚凌与他麾下将士誓死守护燕岭城之事,为楚凌蒙冤愤愤不平。
“诸位将军。”徐泉勇缓缓起身,沉声道:“凌王抗击匈奴之事早己在军中传开。”
“如今,凌王被诬陷勾结匈奴,将士愤愤不平,若强行镇压,只怕会激起更大的兵变。"
一名将领急道:"可若不制止,军心涣散,可如何是好?”
徐泉勇心中一横:“既然朝廷不仁,凌王蒙冤,我又何必愚忠?”
“我准备率领麾下将士,开赴燕岭城,改旗易帜,听众凌王调遣。”
“诸位!可愿随我同往?”
帐内,几名将领闻言,神色各异。
片刻沉默后,一名将领猛地站起身来:
“徐将军说得对!凌王誓死抗击匈奴,朝廷却要置他于死地,这口气老子也咽不下去!”
“本将愿随将军一同追随凌王。”
紧接着,其余几将领也纷纷起身抱拳:
“我等也愿随徐将军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