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再好不过,一纸文书而己。而且大孙的科研如果真的有了成果,受益的还是整个大明。
所以他很果断的就点了点头。
不过另一件事,他就做不了主了。
“你要去北平,这事儿最后还得你皇奶奶点头,咱可不敢随便答应。而且就算你要去,最少也要带着五百锦衣卫随行,还得让你西叔过来接你!他要是没空,你也不能去!”
这是朱元璋最后的底线,甚至除了这些必要的护卫。李景隆是肯定要跟着去的,这小子脑袋活泛,肯定是能帮上大孙的忙。黄子澄也得跟着去,毕竟他现在己经是皇孙伴读,不跟在朱雄英身边那怎么行?至于是否安排老师随行,那就再看吧!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雄英很高兴的答应下来。
马秀英那边他还是有些信心的,只要自己软磨硬泡,又有朱棣在身边,他皇奶奶八成是会答应的。
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想那般,整整磨了五天功夫,马秀英最终还是答应他的要求。
条件则是除了朱元璋先前说的那些,还要有一人同行。不过这个是谁,马秀英没说,朱雄英也没问。
反正在他看来,只要目的达成了,其他的都无所谓。
随行的八成也就那些酸臭腐乳,皇奶奶估计也就是害怕自己荒废学业。
只是相比皇长孙的心情舒畅,李景隆却很是郁闷。
放着应天城这么繁华的地方不待,非得跑去北平那种苦寒之地。而且听说北元那边战事频频,万一皇长孙一个兴起要跑去草原上溜达溜达,那可就真让人头疼了。
要是朱棣能拦住还好,怕就怕这位燕王殿下太宠大侄子!
当然了,除了害怕朱雄英想要去草原转转,他更怕自己被丢进大军锻炼。
回想上次跟着朱棣和徐达去草原的日子,小公爷就一阵后怕!那次如果不是徐达的及时出现,他跟朱棣俩人说不准就让扔在那了!
话说,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
这天,朱雄英兴致勃勃的跑去坤宁宫跟马秀英请安,顺道辞行。
结果刚踏进寝宫,朱雄英的小脸就垮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