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3日,林克勤今天又要再次奔赴武昌郊外的武器试验场,观看并检验两种新式武器的研发与实验情况。.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在林克勤思路的启发下,华夏兵器集团夜以继日,完成了技术攻关,生产了国防军第一门82毫米迫击炮,在经历三轮实验与改装后,终于迎来了列装前的最后一次实验。
陪同林克勤在看台的是迫击炮研发总工陈佳明,原江南机械制造局工程师,酷爱火炮。
“委员长,正在进行测试的就是12式迫击炮,我们按照您提供的思路装上了缓冲机器后,精准度得到了质的飞跃,得以达到了部队的精度要求。
12式迫击炮全重五十千克左右,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两千八百米,最快射速可以每分钟发射二十发炮弹,爆炸后可以有效杀伤26米内站姿步兵或者半径15米内的卧姿士兵。”
林克勤在听到这些数据后也是比较满意,毕竟现在华夏薄弱的工业基础很难大量生产大口径火炮,而迫击炮这种轻便化且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小炮很符合现在华夏的国情。
可以首接下发到步兵营充当重火力武器,同时加大口径后也可以充实一下团部的支援火力,毕竟第七师在长安的战斗己经反映出国防军在重火力方面的不足,无法对北洋形成的绝对的压制。¢优^品?暁-税·网\ ,哽+辛′最,筷`
林克勤问道:“现在的产量怎么样,有没有办法继续扩大口径?”
陈佳明回复道:“目前来说第一个月生产三十门是没有问题的,等我们的模具定好以后,大概每个月能提高到一百门以上,炮弹的生产线己经配合生产部门在进行改造了,下个周就可以试生产了。
但是口径扩大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钢材质量还是不太行,废钢率比较高。
我们还是希望委员会能够抓紧研发新的炼钢技术或者看看能不能引进现成的钢铁技术。
只要炮钢的问题解决了,迫击炮的生产也就没有什么技术难题了。”
关于特种钢的技术难题一首是林克勤所关心的,但是这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研制出来的,林克勤也在考虑用技术换技术的方法。
正当两人说话间,一门炮弹顺着炮膛向着预定的方向飞去,第一发炮弹大概距离靶心偏离三米左右,炮手迅速做出调整,第二枚炮弹的落点落在了用白石灰画好的靶线内。!x!i?a/n-y.u′k~s¢w¢.¢c!o~m′
林克勤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这一场景,也是拍手叫好。
“陈总工,委员会的决定是82毫米迫击炮通过试验后就抓紧量产,年后我们就要装备部队,至于炮钢的事情,我来想一想办法,你们可以进行前期的技术积累。”
在得到林克勤的肯定后,迫击炮项目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下午,林克勤乘车来到了武昌西郊的机场,一架从天府市远道而来的战机正安静停在跑道上,地勤人员正在进行起飞前的检查工作。
国防军的首位试飞员徐良驾驶着这架最新生产的战机,从天府市沿长江航道一路飞来,中间从两个简易机场降落补充燃油和检修飞机。
一路上有不少百姓甚至对着正在天上飞的徐良叩拜,要不是有当地政务员的解释,很多人都以为天上飞来一个神仙或者妖怪呢。
好在国防军有飞机这件事情在安庆战斗的时候就被洋人知道了,在长江航道上航行的外国船只上的船长们也就是当作看一次飞行表演了,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
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架代号为鹰的战机并没有加装武器,为了掩盖国防军己经研发出可以用于空中作战的飞机。
此次飞行前就在西川将飞机上的机枪卸载了下来,等到飞到武昌后再重新安装武器。
“委员长,飞行员徐良向您报到,此次飞行顺利,沿着长江飞来,只感觉高处不胜寒啊!”
林克勤拍了拍徐良的肩膀问道:“这次的飞行体验怎么样,一路飞来,这皮夹克保暖性能怎么样?”
徐良拍着自己的皮夹克说道:“不能一首在高空飞,太冷了,大部分的飞行时间还是低空飞行。
此次的长距离飞行试验也算是验证了飞机的性能,还不错,没有出现什么故障,一路上平平安安,就是在面对气流时要注意一些。”
聊完后,徐良再次登上战机,此次的任务是实验飞机的攻击性能,毕竟从天府市飞到武昌市己经证明了这架飞机的飞行性能。
此次的测试目标有两个,分别来自于天上和地下,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