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斯认真记录着,平板电脑上已经列满笔记:“原来咖喱香肠的酱料浓度也有讲究?太稀裹不住香肠,太稠又影响口感。而且你们发现没?香肠上的番茄酱纹路,是用特殊工具画的,叫‘香肠画笔’,这都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对了,你们知道吗?香肠的种类在德国有1500多种,光是柏林就有上百种做法。”告别香肠博物馆,团队循着麦芽香气来到柏林啤酒厂。巨大的铜制发酵罐占据了整个车间,蒸汽混着啤酒花的苦涩味道扑面而来。佐伊端起试饮杯,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泛起细腻泡沫:“这就是传说中的皮尔森啤酒?比我在达特穆尔喝的麦芽酒清爽多了。”“德国《啤酒纯净法》了解一下。”塞西莉亚敲了敲展示牌,上面用德文和英文写着1516年颁布的古老法律条文,“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法,规定啤酒只能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酿造。中世纪时,人们认为啤酒里加香料是巫术,所以这条法律也是为了打击迷信。而且你们看,”她指着旁边的展板,“不同地区对啤酒的定义还有细分,比如巴伐利亚的小麦啤酒必须用50%以上的小麦麦芽。”导游举起传统的一升装啤酒杯“ma?”,杯身刻着巴伐利亚花纹:“喝这种大杯啤酒有讲究,必须一口气喝完,中途放下杯子会被视为不礼貌。在慕尼黑啤酒节,有的人能连干好几杯!其实‘ma?’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测量’,以前这种杯子是用来统一啤酒容量标准的。”凯伦立刻来了精神,抢过杯子:“我在海文岛练过酒量!看我的——”她仰头猛灌,泡沫沾了一脸,喝完后打了个响亮的嗝,“爽!不过这杯子也太重了吧?纯玻璃的?”“这叫水晶玻璃,”导游笑着解释,“以前是贵族专用。现在很多啤酒杯底部还有特殊标记,比如这个巴伐利亚狮子,代表通过了质量认证。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而且你们知道吗?德国啤酒的发酵工艺分上发酵和下发酵,我们现在喝的皮尔森属于下发酵,口感更清爽干净。”夜幕降临时,团队走进一家挂着“1892”铜牌的面包房。白发苍苍的烘焙师奥托爷爷正在揉面团,木桌上撒满黑麦粉:“孩子们,想知道德国面包为什么世界闻名?”他举起一团冒着热气的面团,“关键在发酵!我们用的是天然酵母,有些老面已经传了上百年,比你们的爷爷年纪都大!这些酵母里有独特的菌群,能产生复杂的风味。”“像这种碱水面包(pretzel),”奥托爷爷展示着深棕色的扭结面包,“要先在碱水里浸泡再烘烤,所以表面才有独特的光泽。中世纪时,这种形状象征祈祷的双臂,是复活节的圣餐面包。而且你们看,”他拿出一本古老的食谱,“以前的面包师会在面包里藏小物件,吃到的人会有好运,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幸运饼干。”马克斯凑近观察烤箱:“我查过资料,德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吃掉80公斤面包!从黑麦面包到黄油面包,种类超过300种。而且不同地区偏好不同,柏林人喜欢带籽的杂粮面包,因为以前这里是贸易中心,能获取多种谷物;巴伐利亚人就爱碱水面包,和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尝尝这个!”艾拉递来一块切开的黑面包,里面夹着奶酪和酸黄瓜,“黑麦面包用的是低温长时间烘烤,所以有独特的焦糖味。听说以前矿工下井都会带一块,又耐放又扛饿。黑麦的膳食纤维是小麦的三倍,特别健康。”佐伊咬了一口,眼睛发亮:“搭配啤酒正好!你们说,当年在柏林墙两边的人,吃的面包会不一样吗?”“当然!”塞西莉亚指着墙上的老海报,东德风格的宣传画里,工人举着面包微笑,“东德面包偏重黑麦,因为产量高,而且黑麦更适合当地气候;西德受西方影响,白面包更多。面包,其实也是那段分裂历史的见证。甚至在柏林墙倒塌后,面包厂的合并都成了经济融合的重要一步。”离开面包房时,凯伦抱着一大袋刚出炉的面包,香气从纸袋里溢出来:“明天早餐不用愁了!我要把柏林的味道都装进肚子里!等去了阿根廷,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德国风味的面包店?”她的话惹得众人发笑,月光下,街道飘着面包香、酒香和香肠的烟火气,仿佛连空气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跨越时空的故事。“救命!这香肠在我嘴里放烟花了!”凯伦举着被啃了一半的咖喱香肠,眼泪汪汪地在咖喱香肠博物馆的休息区乱窜,舌头伸得老长,“德国人的辣根本不是辣,是喷火!这哪是香肠,分明是岩浆发射器!”她的夸张反应逗得邻座的德国老太太直笑,掏出薄荷糖递给她。艾拉强忍着笑递上纸巾:“谁让你非要挑战‘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