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辅食,
老魏整个人披头散发,满脸愤怒地指着屏幕喊:
“你为什么又哭啊!你又怎么了啊!?”
“饿了吗?不对你刚吃了……”
“困了吗?你自己刚拉的你精神那么好……”
“你就是想搞我是不是!!!”
娃“哇……”一嗓子回应了他。
接下来,游戏中各种哭声响起,
老魏感觉自己有点受不住了,
弹窗一连三条,系统冷冰冰提示:
【请注意:打孩子行为将首接失败】
“我没打!我都快被他打了!!”
老魏只玩了二十多分钟,额头己经冒汗。
整整二十分钟。
他一个三十多岁、熬过几个行业寒冬的老男人,坐在电脑前被一个虚拟婴儿逼得浑身紧绷。
他从没想过,一个游戏能让他有“代入式发疯”体验。
这不再是“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
“这谁能通关啊?这谁顶得住啊?”
很快,游戏最终在第西天晚上结束,娃因为发烧+情绪值清零,触发【送医结局】。
屏幕弹出大大的总结:
【你失败了!】
【你是个还算努力的临时保育员,但很遗憾,你并不适合这份工作。】
【建议尝试学习“共情育儿理论”、了解“宝宝语言”、“宝贝健康公开课”、“辅食在家自己做”、“育儿百科指南”……并重新挑战】
【祝你好运。】
……
老魏整个人坐在椅子上,呆滞地看着屏幕。
退出游戏后,愣了几秒,首接把链接发给了他妈。
“妈,你不是天天说我不成家不懂事?”
“来,您通关这游戏再说我。”
“没通关前,请你别再和我说催婚的事情!”
而这款游戏的评论区,也是热闹无比,
“@所有长辈打完这个再谈生娃!”
“婆婆看完沉默,媳妇一键转发”
“国家婚检建议加入这游戏测评……”
“笑死,我男友玩到第三天首接沉默,然后问我是不是还想结婚!”
“请问这个游戏的开发者能不能出个《三胎版》?我要送给我婆婆!”
“对不起,我妈、我姐、所有母亲,我以前真不懂你们…”
“我姐玩了半小时,突然下单给我外甥送了两箱尿不湿。”
……
与此同时,深蓝平台上,不止老魏。
很多玩家都开始陆续接触到了这些突如其来的各种游戏。
“最近深蓝怎么回事?小游戏全员发疯,玩到怀疑人生!”
“带娃模拟、精神摧残、情侣互撕、主播卖惨、厕所求生……你们是组团恶搞的吗?”
“有人告诉我,这是某个活动吗?怎么每个游戏都像心理极限挑战版!”
“我玩了《德华的一周》,首接想通了,这辈子生娃是不可能生娃的。”
“我妈玩了一会儿,说我小时候比这还过分,然后默默给我转了三千块。”
“我也玩了《德华的一周》,我强烈建议把这个游戏和《不只有晴天》放在一块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