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不过祖母,是梨表妹。”
老夫人心下感慨了声,又问:“你母亲那儿怎么说?”
“母亲是同意的。”
老夫人拍拍他手背,“那便好,梨儿是个好孩子。”
早年她不同意二儿子与二儿媳的婚事,就是觉得双方家世差距太大,二儿媳眼界窄、不大懂规矩,教养出的孩子也会畏首畏尾,没有气度。
但教养孩子不只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和其他长辈也很重要,更何况二儿媳是个心思玲珑、机敏聪慧的,她后来也就接受了,反倒觉得是二儿子不会说话,让她们婆媳间多生出许多误会来。
三孙儿也被二儿媳教养得极好,不亚于大儿媳所出的那两个孙儿,气度、教养都是顶顶好的,撑起二房的门楣完全没有问题。
梨儿那小姑娘样样都好,气度出众,眼界见识也不低,说话做事都让人心中熨帖,她没什么不满意的,更何况大孙子喜欢。
人活久了,老夫人愈发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若不是太过离谱的,便不要管太多,管得多了伤感情。
一想起那三孙女,老夫人便觉得糟心。
将人丢去田庄的时候,她也派了个嬷嬷过去跟着,将道理掰碎了给她讲,但人家就是觉得嬷嬷是挑拨离间,就信自己想信的。
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索性,掰不回来就放弃了,她又不是没有别的孙女,她也不想管了,日后有得她哭的。
想着,老夫人摆摆手,“不用扶了,陪我绕了这么一大圈,我就不留你用晚饭了,你应当还有事要忙。”
“好,祖母您看着点路。”明照还笑着点头。
走过了祖母这边,明照还又带着天风天雨去了明华院。
此刻正是用晚膳的时候,余霞散绮,夕照似烧。
进了院子,袁郁荷正在插花,见他今日神色格外不同,便问:“这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这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