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雷同,且多次日期对不上现实行程。
雷涵做出研判:“这些内容,多数是赵晓月主动创造出来的‘情绪证据’,用于对外展现‘女主人’地位。”
“她是在争夺排位。”
程望分析:“她想通过‘公开占有’证明自己不是情人,而是伴侣。”
但赵启明的行为是两面派——对外否认,对内应付,未做断决,也未承诺。这种反复,让赵晓月越来越走向失控。
“她不是纯粹为爱动手,而是为尊严。”
“她要的不是赵启明,而是‘正妻的胜利’。”
案情新闻简讯发布后,评论区迅速发酵。
“出轨惹命案,又一个三角恋悲剧。”
“情人当正妻,原配成局外人?这才是真相。”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是权力的战场。”
网络舆论迅速撕裂,女性群体间分化明显。有人为赵晓月抱不平,认为她是被情感操控的牺牲品;也有人指责徐琳冷血,逼走了丈夫。
程望没有表态,只是对雷涵说了一句:“这不是法律能完全评判的战场。”
雷涵默然点头:“但我们只能依据证据。”
三天后,徐琳辞去国企职务,搬出原住所,在城区边缘租下一套公寓。
她留下了一张字条给警方:
“请不要再联系我。我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了。我只是想活在自己的安静里。”
程望看着那张纸,没有任何动作。他知道,这起案件所有人都没有赢家。
赵启明死了,赵晓月判了,徐琳走了。
每个人都付出了他们最不愿面对的代价。
而真相,从未有公平的模样。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