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支运送粮食的小队在突破封锁线时遭遇日军伏击,全部壮烈牺牲。而压制饼干的模具却成了 “拦路虎”。
第七次试验时,铸铁模具在高温高压下轰然炸裂,飞溅的铁屑擦着老钳工老李的脸颊划过,留下一道血痕。“用炮弹壳!” 老李吐掉嘴里的铁渣,“小鬼子的炮弹钢抗造!” 他带着徒弟们将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弹壳切割、回炉,在模具表面刻出螺旋散热槽。
当新模具成功压制出第一块完整的饼干时,老李颤抖着摸出旱烟袋,却发现烟丝早己在忙碌中撒光了。他不知道,此刻在 “人圈” 里,一个孩子正因为偷吃了一口野菜,被日军活活打死。
方便面的研发更是险象环生。第一次油炸试验,沸腾的菜籽油突然溢出油锅,火苗 “腾” 地窜上房梁。贵华润抄起沙土冲上去,嘶哑着嗓子大喊:“快断火!” 火扑灭后,满地狼藉中,他盯着焦黑的面条陷入沉思。
三昼夜未合眼,他画出带滤网的密闭炸锅图纸,又突发奇想:“把缝纫机的针板改装成压面模具!” 当第一根粗细均匀的面条从模具中挤出时,守在旁边的战士小吴突然放声大哭 —— 他想起牺牲的老班长,临终前还念叨着 “要是能吃碗热乎面就好了”。而此时,在日军的 “囚笼” 里,无数同胞正忍受着饥饿与病痛的折磨,等待着救援。
样品送到总部那天,作战室弥漫着久违的香气。硼总掰开压缩饼干,看见里面嵌着的野核桃仁,放进嘴里嚼了嚼:“好家伙,这一块能顶一天!” 他又端起泡好的方便面,热气氤氲中,脱水蔬菜在面汤里舒展,“立刻通知各部队,征集所有能用的油纸、麻绳,准备量产!我们要用这些食物,打破日军的封锁,让战士们有力气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
生产线启动时,整个根据地都沸腾了。乡亲们自发组成运输队,推着独轮车送来最后一点粮食;妇女们围坐在油灯下,连夜缝制装饼干的油纸袋;孩童们举着火把守在路口,为运送原料的马车照亮道路。杏花姑娘摸着包装上刚印好的 “吃饱了,打鬼子” 标语,眼睛亮晶晶的:“等战士们吃上热乎饭,小鬼子的末日就到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各个战区,一箱箱压缩饼干和方便面正穿越枪林弹雨,被送往最前线。在山东滨海根据地,战士们用积雪融化的水煮面,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们冻僵的脸庞;
在晋西北的战壕里,炊事员将压缩饼干碾碎熬成粥,一勺勺喂给受伤的战友。这些凝聚着智慧与血汗的食物,如同跳动的火苗,点燃了全军将士的战斗意志,也筑起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后勤生命线。
每一包食物,都是对日军 “囚笼政策” 最有力的回击,是八路军绝不屈服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