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51章 装备磨合与战术革新

第51章 装备磨合与战术革新

太行山脉的深秋,寒风裹挟着砂砾呼啸而过,枯黄的野草在风中狂舞。+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机动作战旅的首次野外拉练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拉开帷幕。

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三轮摩托车的轰鸣声、装甲车履带碾压碎石的铿锵声,与战士们整齐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间回荡。

旅长张铁牛骑着一辆崭新的三轮摩托车,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紧握着车把,目光如炬,不时回头观察队伍的行进情况。

作为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老兵,他深知这次拉练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装备的检验,更是对整个机动作战旅战斗力的考验。

然而,拉练开始没多久,问题便接踵而至。当队伍进入一段陡峭的盘山道时,几辆三轮摩托车突然熄了火。

骑车的战士们焦急地拧动钥匙,反复踩动启动杆,但发动机却毫无反应。“怎么回事?!” 张铁牛立刻停车,快步走了过来。

“旅长,发动机突然没动静了!” 一名战士满头大汗地说道,脸上写满了无奈。张铁牛蹲下身子,仔细检查着摩托车的各个部件,眉头越皱越紧。

他发现,由于山道过于陡峭,摩托车的化油器出现了供油不畅的问题,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

几乎与此同时,队伍中间传来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一辆自制的简易装甲车停在路边,冒着滚滚浓烟,传动系统彻底过热卡死。′微^趣,晓?税′ \已-发?布`蕞!欣-漳\結-

车上的战士们手忙脚乱地跳下车,试图找出故障原因,但面对复杂的机械结构,他们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崖洞兵工厂。

贵华润得知后,立即带领一支由十余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抢修队,乘坐着改装后的卡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往拉练现场。

一路上,贵华润紧盯着窗外不断后退的山峦,心中不停地思索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抢修队抵达时,现场己是一片混乱。

贵华润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

他亲自带领一组人检查摩托车的化油器,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决定对化油器的浮子室进行改造,增加一个辅助油箱,确保在陡坡行驶时也能稳定供油。

“小李,把那个铜皮拿过来,咱们给浮子室做个扩容!” 贵华润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工具开始动手。

另一组人则围着装甲车忙碌。

技术员老王趴在滚烫的传动系统旁,用手摸了摸发烫的齿轮,眉头紧锁:“齿轮咬合太紧,再加上散热不好,不卡死才怪!” 他和队员们商量后,决定给传动系统加装一套简易的水冷装置,同时调整齿轮的咬合间隙。

“快,把水管接好,再找些铁皮做个散热片!” 老王大声指挥着。

在兵工厂团队抢修装备的同时,旅部参谋们也没闲着。\E,Z′暁.说\网· ¨首~发?

他们聚集在一处避风的山坳里,围坐在一张简陋的地图前,结合装备暴露出的问题和太行山区的地形特点,讨论着新的战术方案。

参谋长赵志远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示意图:“摩托车机动性强,但在复杂地形容易出故障,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骚扰和侦察的主力。遇到敌人时,分成多个小队,利用山地的掩护,打了就跑,消耗敌人的兵力和弹药。”

“装甲车虽然笨重,但防护和火力强,适合用来突袭敌人的据点。” 作战参谋孙刚补充道,“我们可以让装甲车在前面开路,吸引敌人的火力,步兵紧跟其后,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套全新的战术方案逐渐成型。为了让战士们尽快熟悉新战术,旅部决定在拉练现场就地展开训练。张铁牛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声向战士们讲解新战术的要点:

“同志们,我们的装备有优势,也有不足。

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摩托车小队要像一群灵活的狼,不断骚扰敌人;装甲车和步兵则要像一把锋利的刀,首插敌人的心脏!”

训练场上,战士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始了紧张的演练。

摩托车小队在山道上穿梭自如,时而分散,时而集合,模拟着对敌人的骚扰和侦察;装甲车则在步兵的配合下,对一处模拟据点发起突袭。

机枪的扫射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山谷都回荡着战士们的呐喊声。

然而,训练并非一帆风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