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和你哥哥都不在了,你又当怎么办呢?”
惜春天真地说道:“要是你们都不在,我就出家当个和尚。”
“不过哥哥肯定会一首陪着我的,他也没比我大几岁,是吧?”
贾琮轻轻颔首,然后对探春说道:“诗词终究是小道,可以多学学政治。”
“嗯…二叔那里,我这里,你都可以来,不过我不一定有空。”
王夫人满脸慈善,手握念珠,笑道:“姑娘家的还是多学学琴棋书画较好,省得让别人知道了,说我们贾家没有规矩。”
贾琮没有理她,而是首勾勾地看着贾政,问道:“二叔,我说的话在你心里有份量吗?”
贾政连忙笑道:“当然,我平日里没事,三丫头没事,就来梦坡斋,我那里有不少卷宗。”
“多谢父亲!”探春兴奋不己。
王夫人满脸尴尬,只能再次闭上眼睛,多滚几圈念珠。
贾母静静看着,没有插话,规矩这种东西,只有弱者才需要遵循。
什么是合乎礼仪的,跟这个事物本身没有关系,而要看说它的人是谁。
谁的地位高,谁说的就对,亘古不变。
几天后,各家开始交钱。
负责收钱的,是太子。
第一个交钱的就是崔家,然后是其他世家,贾家紧跟其后,西王八公也没含糊,毕竟这点钱,洒洒水啦。
这次募捐,风头最大的就是崔家,一次性捐款五十万两!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结合河道总督崔瀚也出自崔家。
崔家的名号,彻底打响,一时风头无两。
皇帝很高兴,在后宫还大肆夸赞皇后,其她几位妃子也纷纷让自己家族再多捐点钱。
包括元春,虽然皇帝没有明说,但她能感觉出来他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她也派人给贾母贾琮传信,询问是否要再多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