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固然问题多多,但只要用的好,便是一种快速稳定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2.八~墈^书¨蛧? ?首-发′
国有资产如何经营是他李宽一个藩王该考虑的事情吗?
他不过是算计着江南的人口和资源罢了。
以江南道现在的局势,只要他能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就会有无数人接受他的安排。
信服他的人多了,他才有足够的人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宽也想过首接在袁州搞几个大型的官营农场。
官营农场的雇工不必考虑自家粮食和税赋的问题,李宽可以在农场里适当的试验一下高产作物的小范围推广,也可以批量种植一些自己很快就要大量用到的经济作物。
例如甘蔗、剑麻、棉花等作物。
制造武器、造风帆船只、绳索、做纺织品、扩大海外贸易等可少不了这些作物提供原料。
特别是风帆使用的帆布材料,没有这东西,只靠本土的那些个土帆布制作船帆,可是跑不了远洋航线的。
那些高产作物只在别院的试验田里种,不走出来去适应各地的环境,永远无法真正融入大唐的农业生产体系当中,它们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王府现在需要大面积的试种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积累更多的经验。^2\捌\墈_书`蛧? \哽+芯`蕞_哙*
只是之前他并不想私自吞下袁州,也不想跟属下官员把关系闹得太僵,才没有提这茬。
有岳州和潭州的三个农场暂时也够用了。
不过马周既然主动提出来了,他完全没理由拒绝。
“马周,想做成这件事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不用本王提醒你吧?”
马周摇头道,“殿下,臣立刻去与都督府的其他人商议,尽量说服他们。”
他明白楚王的意思。
为了管理好现在的三个官营农场,占用了两州近五百个官府雇员,各县的官员己经有人提意见了。
在袁州建立新的官营农场,势必需要更多的雇员,或从各县调集,或是从新招募一批新的雇员。
不管是哪一种,都会涉及到两州预算的问题。
还有就是新的农场需要置办一大批的农具、牲口、种子、房屋、仓库等生产资料和场地建设。
人工和固定投入可不是一笔小钱。
既然是官营农场,这些钱势必要从两州官府来出的。
楚王把两州的预算卡的那么紧,想从各县和州府预算中抠钱粮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李宽摆摆手,“别费劲了,本王给两州的预算最多可以挤出不到西千贯,就这点活钱两个州分,你就算把嘴皮子磨穿了也没用。′墈?书·屋_ ·哽*欣^醉-全¨”
“殿下,这钱您出……”马周试探着问道。
年前,整车整船的财务钱粮运进了楚王府别院,谁不知道楚王殿下现在富得流油?
李宽道,“一码归一码,农场不是冶监,本王没义务自己掏钱贴补官营产业。”
马周道,“不知道殿下是如何安排冶监的?两州的三处农场的钱粮又是谁出的?”
“简单,老头子把潭州冶监和萍乡冶监的经营权抵押给了本王,本王出钱,升级冶监的采矿和冶炼技术,五年内,两处冶监归王府经营,利润五五分账。”
“两州的农场投资也差不多是这个套路,本王出钱,州府以资产商行和外贸商行的利润做抵押。”
李宽笑道,“怎么,你也想照着两州的模式来,让本王给袁州的官营农场投资?”
“还是说你想按照冶监的经营方式让袁州州府跟本王签订合作协议?”
马周想了想,说道,“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这两种模式乍一听似乎都没有问题。
可两州官营农场的模式并不适用于袁州。
袁州是物理意义上的穷的叮当响,州县唯一可以抵押的资产就是大量的抛荒田地和收缴的豪族土地。
可要是把地都抵押给了楚王府,袁州还办什么官营农场啊?
整个袁州就全成楚王的私产了。
他要是敢提用土地做抵押,不用说皇帝了,就是他那个还在路上的老乡都敢掐死他!
可是按照冶监的模式抵押经营权,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没有,除非扬州或者荆州大都督府愿意投钱,朝廷你就不要想了,都等着夏税赶紧到账呢!”
李宽一盆冷水浇下来,马周妥协了。
“那臣这便去写奏疏,请陛下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