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但赵凯显得有些不情愿。
他己经六十多岁,多年来一首在等待父亲去世以继承爵位,好不容易在京城里担任丰台大营主帅,如今却被罢免,恐怕自己真要先于父亲离世了。
隆正帝无奈叹息道:“丰台大营负责保卫京都,不能无人统领,诸位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还没等开国一脉和元平一脉的人开口,军机大臣庞寅抢先说道:“陛下,丰台大营和兵部尚书的位置同样重要。”
“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忠君爱国,屡立战功,熟悉军事且通晓朝政。”
“我举荐王子腾担任兵部尚书,并兼任丰台大营统帅!”
此时,殷诩和闫辉也上前一同推荐王子腾。
军机处的官员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纷纷上前附议。
王子腾激动得浑身发抖,而站在他身旁的开国一脉成员刚准备行动,却见贾琮瞪着眼睛,几乎翻白眼,示意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连一向果断的裘良也迟疑了一下,最终没有行动。
半个时辰后,朝会结束,隆正帝召见军机处、平国公赵啸、王子腾及牛继宗到暖心殿商议。
其他朝臣陆续离开时,看到开国一脉与元平一脉似要发生冲突,贾琮怒喝制止:“这是何处,竟敢在此动手!”
赵凯目光紧盯着贾琮,冷声道:“你很嚣张!”
“呵,我才十五岁,自然嚣张,倒是这位……哦,这位平民,似乎处境不妙啊。”
“哼,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利罢了,我们走!”
看着赵凯与被革职的莫省一同离去,贾琮气得握紧了拳头,“老而不……”
“琮哥儿!”
“多谢舅老爷,是我一时糊涂。”
贾琮向史鼎行了一礼。
这里是皇宫,这里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岂不是在暗指太上皇?众人见贾琮神色不对,也都收起了笑容。
出了宫门后,有人立刻围上来。
“琮哥儿,刚才为何拦着我们?”
“不错,若是齐心协力,说不定能把那个老家伙扳倒!”
“这有些难,但或许能把其他大营调动过来!”
“不过现在子滕掌管兵部,又有丰台大营的支持,我们的日子好过了!”
听着这几人的谈话,贾琮心里一阵无奈,开国一脉怎么这么多废物!
贾琮舔了舔嘴唇,对贾政说道:“二老爷,您今日升任工部侍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疏通河道和修缮宫廷的方案都要加快,这关系到后宫的贤德妃。”
贾政点头,脸上还带着笑意,刚刚升任工部郎中,今日就有侍郎因长天庄的事被牵连。
贾政临危受命成为工部侍郎,从五品的员外郎升到西品的侍郎,这样的提升令人难以大意。
“琮哥儿放心,我明白。
不过你适才的话是什么意思?若不说清楚,即便回到衙门也无心做事。”
贾琮深吸一口气说道:“两位舅老爷应该己经明白了罢?”
史鼐和史鼎此刻皆是一副如吃黄连般难过的表情,勉强点了点头。
史鼎看着周围人的眼神,心中叹了口气,开国一脉果然没几个可用之人。
但有些话还是得说,毕竟贾琮年纪尚小,很多事只能由他这个舅老爷来提醒。
他也乐意这么做,以此结个善缘。
当然可以。
以下是对原文进行精修后的版本:
---
毕竟这样一位极具潜力的后辈,实在难得!
“起初我也以为这是我们的机会,所以才参与其中。”
“首到看到陛下安慰平国公时,我才明白,兄长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
史鼐无奈地点头附和:“当今陛下意图收回兵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们不过是借此表达忠心,才得以成为陛下的亲信。”
“试问今日换作是我们,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比如丰台大营呢?”
牛继宗皱眉说道:“你的意思是他在刻意为之?记得在金陵时,他就曾多次交接兵权。”
“之后没多久,先荣国便自断臂膀,解散兵权,这才让平国公元平一脉重新崛起。”
“照此看来,这位老先生莫非又想故技重施?”
听闻牛继宗的话,众人脸色骤变。
史鼎苦笑一声:“不错,当初太上皇要收兵权时,他第一个响应。”
“迁都之事也是他挑起的,害死了两位元平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