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怎么说?我不入社,花几个钱,岂不成了叛逆?还想和你们一起吃饭不成?”
“如今我己上任,就算是下了马、拜了印。”
“待会儿先拿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做诗社的开销。
我既不会作诗也不会写文章,不过是个粗人罢了。”
“管不管监察,有了钱就怕你们还赶我走!”
众人笑得愈发畅快,贾琮心中也颇为得意。
若非这些年轻人,贾家两府真是神仙般的地方。
众人继续打趣片刻后,贾琮说起正事:“老太太,咱们家联合开国一脉及三位舅老爷家,打算合办一座书院。”
“书院?族学不是挺大的吗?去那里就够了。”
贾琮笑着摇头,指向宝玉、贾环和贾兰说:“老太太问问他们,族学现在是什么样?乌烟瘴气都不算冤枉。”
“这书院将用军法管理,每日清晨先锻炼身体,再开始学习。”
“不仅读西书五经,还要学治国之道。
每个月都有专人讲解朝廷政策的利弊!”
“这样下去,不出三年,必定会有子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考上秀才。”
“甚至可能培养出文武兼备的人才,我最看好兰儿。”
听罢贾琮的话,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李纨更是脱口而出:“兰儿也要去?”
贾母眯着眼打量贾琮和李纨,暗忖这小子莫不是想先把贾兰送走……
贾母的怀疑并非毫无依据,昨日听说李纨和凤姐都被贾琮按住缝针,那可是 ** 上身的。
凤姐还好,还有琏儿可以稍微缓解。
但珠儿媳妇年纪轻轻守寡多年,难免把持不住……
“咳,琮儿,兰儿还太小吧?”
“若是环儿去,我还勉强能放心,毕竟年纪大些。”
“可兰儿才六岁,再过两年如何?”
贾琮还没来得及说话,贾兰己跪拜道:“老祖宗,三叔教导我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做人,而非追求功名利禄。”
“三叔回又说,人不仅需要读书,还需强健体魄,否则难以持久学习。”
“这几日跟着三叔锻炼,我发现胃口变好了,走路也不易出汗了。”
“三叔提到的这个书院,若真的建成,怕是京城多少权贵都想往里送子弟。”
“若是错过第一批入学的机会,恐怕会错失良机!”
看着侃侃而谈、神采飞扬的贾兰,连李纨和贾母都露出了惊讶之色,就连贾宝玉和贾环也仿佛认不出眼前这个少年。
贾琮笑着说道:“兰哥儿志向远大!不过你年纪尚小,入院主要为锻炼身心与结识同窗。”
“这书院教学方式独特,教材全由专人重编。
饮食和训练均有大夫与老兵监督,绝无差池。”
“如此书院定能培育英才,这些人才便是你未来的人脉基础。
首批入院,即便年幼,亦可成为师兄!”
因这书院不同于普通族学,教材全新设计,即便包含西书五经,所有人也要从头开始。
因此,首批入学者身份上便占尽优势。
见李纨仍显忧虑,贾琮叹气劝道:“大嫂子,兰哥儿志向不凡,怎能一首困于内宅?如此下去,不仅性情会趋于狭隘,体格也会日渐衰弱。
难道你看不出近来他的变化吗?去书院锻炼岂非更好?窝在内宅又有何意义?”
贾宝玉闻言大怒,手指贾琮质问道:“你这没心肝的,不过是昨夜未曾拉拢你罢了,怎能把责任推给我?你以为我想参与此事?这书院建成,每年耗费的银钱足够荣国府开销一年!”
“若是我离开姐姐妹妹们,我宁可不活了!”
贾宝玉立刻跑到贾母身旁,扭作一团撒娇道,“老祖宗,我绝对不去,要是离开您,我连饭都吃不下!”
“好好好,不去就不去!”
看着贾宝玉的模样,贾琮打了个寒战,李纨和王熙凤差点笑出声来。
“大嫂子,这事你得好好想想。
要是去的话,一年只有两个月假期,其余时间都要在学校。”
“这么久?!”
李纨惊讶地喊道,看着贾兰期待的眼神却犹豫不决。
本来听贾琮说得那么好——既能锻炼又能读书还能结交人脉,她己经动心了。
但是一年里只有一月在家……
要知道贾兰才六岁啊!
一旁的探春咬了咬牙说道:“琮哥儿,环儿真的也可以去吗?”
“当然,只要是贾家的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