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多年未曾召开族会,往常不过逢年过节去宁荣二府讲些吉利话,分点银两或米肉回家。
仅有少数人能得到些差事,但远不及外界所想的美好。
“族长莫非要给我们发放些粮食钱粮?”
“新族长上任,定会比之前更好。”
“说不定会给我们分些店铺去做生意。”
“想得太美了,那些店铺都被东府和西府的管家占着,哪轮得到咱们?”
“总不至于首接给银子吧?那可得好好感谢族长!”
看着底下一群不成气候的族人,贾琮和贾政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贾琮摆了摆手,待众人渐渐安静下来,才继续说道:
“最近我用宁国府原有的积蓄,在城外购置了一些田产和果园。”
底下立刻又开始议论纷纷,还有人七嘴八舌地奉承。
贾琮朝守在祠堂门口的老三使了个眼色,老三立即高声喊道:“安静!”
随即数十名亲兵齐声大喝,吓得屋内众人噤若寒蝉。
等所有人都安静后,贾琮笑眯眯地说:“这些田产和果园,每年的收益八成归你们,剩下的两成纳入公共资金,用于祭祖或奖励族人。”
“扣除宁荣二府以及未到场的三房,剩余十三房,你们可根据自身情况去贾芸那里登记,他会安排适合的工作给你们。”
“如果有谁觉得自己更适合管理店铺之类的,也可以跟贾芸提。”
“这些田产果园不是白给你们的,要是连这样的机会都把握不好,那就别怪别人来争了。”
底下的人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一个个信誓旦旦地保证会好好干,纷纷夸赞贾琮是个称职的族长。
就连贾政和几位老人也露出满意的神情。
在这个讲究家国天下的时代,家族和睦至关重要,若是族长对同宗族人苛刻,连隆正帝都不会重用他。
而且贾琮在外经营的庄园、超市、酒楼等产业,都不打算交给如今己腐朽不堪的贾家人,所以必须将这些人妥善安置。
至于宁国府外的那些小店铺,贾琮根本看不上眼。
贾琮拍了拍手,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他和贾芸。
贾琮宣布,拿出部分田产果园作为奖励,让大家用心工作,做得好就能拥有这些资产,否则就会被替换。
接着,他提到贾家计划建立一座新书院,专为贾家适龄子弟提供免费教育。
书院不仅教授经典,还有老兵训练体魄、前判官讲解法律,甚至安排游历大乾山河。
书院每半年休息一次,期间禁止打扰。
贾琮信心满满地表示,贾家一定能在五年内培养出秀才,十年内培养出举人。
此言一出,众人激动不己,纷纷表示支持,并争先恐后地表达意愿。
“没错!只要能让家族振兴,任何付出我都愿意!”
“这样培养出来的后代,必然是文武兼备!族长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