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通过铺子学习经商之道,将来管家也能派上用场,这样我才算尽到族长的责任。”
“湘云妹妹不必客气,一个小铺子每年能分个千八百两就很不错了,当作辛苦钱。”
姐妹们都钦佩地看着贾琮,仿佛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男人。
听到千八百两时,湘云急切地说:“三哥哥,这么多,更不能……”
“怎么,嫌少了?总之不能再多了!”
“不是!三哥哥你……”
“放心,这是给你们姐妹们的,不是单单给你的。”
这些人中,薛宝钗与薛宝琴从不缺银子,家中长辈又极宠爱,即便家道稍衰,仍远超普通人家。
三春姊妹和林黛玉虽为贾家人,每月仅二两银子,却衣食无忧,所需皆有人置办。
相比之下,史家境况最差,原为侯府的家产一分为二,遇红白喜事需双倍支出,还要维持体面,多养仆役。
因此,史湘云对银钱颇为在意,而其他姊妹也留意她的情绪。
林黛玉拉住史湘云的手笑道:“云妹妹,三哥哥常赞你豁达大度,从不拘泥于儿女私情,真乃霁月光风之姿,日后定有福报!如今大家有机会共襄盛举,你怎忍独享福祉?那些银子听来不少,实则未必能成大事,何况还需付出更多精力。
不如安心享受,否则我们反倒疑你不信任我们。”
湘云被说得有些腼腆,即便生性洒脱,此刻也不免谦逊起来。
薛宝钗见状,对湘云说道:“云妹妹不必推辞,若有更早参与事务的机会,对大家都好。
再说会馆中有史家股份,当作娱乐即可。”
她本想提及湘云可能不再需要做针线活,但怕伤及自尊,便未明言。
几位姊妹纷纷附和,唯独宝玉厌倦地插话:“饮酒作乐之际,尽谈银钱或管家之事,岂不扫兴?”
林黛玉正欲回应,忽听门外丫鬟喊道:“太太和兰哥儿到了!”
贾琮笑着对林黛玉说道:“林妹妹,放宽心,常皱眉对身体不好。
你这样如何养得好身子?还有湘云,这事就这样定了。
三哥哥一片心意,你总不该拒绝吧!”
湘云端起酒杯,对贾琮说道:“三哥哥,我心里明白的,谢谢三哥哥!”
说完便一饮而尽。
贾琮哈哈大笑,正好见到李纨带着贾兰走进来。
李纨脸上还挂着泪痕。
“大嫂子为何落泪?”
众人忙起身扶李纨坐下,七嘴八舌地询问缘由。
李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没什么,兰哥儿说再过半月就要入学了,我心里有些感慨。”
众人见李纨神色不似作假,纷纷放下心来安慰她。
“书院那么好,我都想去,大嫂子别担心了。”
“是啊,多少外姓子弟想进都进不来呢,里面都是各家子弟,这是多难得的机会?”
“书院虽严苛,换个角度看,不正是能培养人才吗?大嫂子该高兴才是。”
“兰哥儿这一去,必定会有出息,大嫂子怎还哭呢?”
众人越劝,宝玉的脸色越难看。
他刚要摔酒杯时,却看见贾琮笑盈盈地看着他,嘴角抽动几下,最终没敢摔东西,怕贾琮又向贾政告状。
众人劝得差不多时,贾琮才开口对李纨说:“大嫂子不必担忧,兰哥儿此行无碍,半年后归来,会给您惊喜。”
“叔叔,真的就不能经常去看看吗?”
贾琮摇头,“即便能去看,现在也不宜说。”
孩子的天性难以捉摸,必须一开始就立好规矩。
贾琮虽未明言,但使了个眼神,李纨虽不明所以,但也稍感安心。
“既然如此,那就将兰哥儿托付给叔叔了。”
“放心,兰哥儿是我的侄儿,与我的孩子无异,我会像亲生般照料。”
“谢谢叔叔。”
贾琮笑着对贾兰说:"你有志向又有毅力,若只是习武未免可惜。
书院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教授骑射之术,有助于恢复元气,你现在看起来还有些瘦弱。
至于读书方面,我虽不及你多少,至少比宝玉略强,你也得用心。"
宝玉沉默。
贾兰郑重地起身行礼:"三叔请放心,我会用心学习,绝不退缩。
这段时间您教导我武艺和做人,进入书院后我定会铭记您的教诲。"
李纨默然无语。
贾兰的话深深触动了李纨。
自贾珠去世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