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吉日定在八月十八。¤咸,鱼|看~°书?+§ :@±更&?新.最\全/
皇宫内外一片庄严肃穆,巍峨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通往太和殿的道路两旁,身着甲胄的士兵列阵,身姿挺拔若苍松,手中的长枪闪烁寒光。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情肃穆,按照品阶高低依次前后站队。
谢临渊头戴十二冕旒,冷峻威严的面容随着冕旒上的珠帘隐现。
他身着龙袍,金冠玉带,龙袍上绣着九条飞腾的金龙,金线交织,栩栩如生。
随着礼官的引导,谢临渊缓步走向高台。
高台之下,文武百官列队整齐,神情恭敬。
礼官的声音高亢而洪亮,“吉时己到,新帝登基——”
谢临渊登上高台,面对百官,双手捧起象征皇权的玉玺。
“朕谢临渊,承先帝遗志,即日起肩负治理江山之重任,誓以勤政爱民为己任,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
话音方落,文武百官俯首称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音如雷贯耳,震天动地。
谢临渊高坐龙椅宝座,俯视下方的群臣,面上波澜不惊,心中感慨万千。
他终究是弑了暴君,为父报仇。\w.a!n-b?e¨n..,i,n!f¢o^
往后的盛世篇章就由他来书写!
新朝初诞,改国号为“棠”。身为一国之君的谢临渊,正投身于整顿朝纲之中。
从国策的制定到贤能的选拔,从民心的安抚到军队的整饬。
每一桩事务都需他耗费心思,殚精竭虑。
待到前朝诸事渐有条理,后宫之事方提上日程。
谢太妃现在己经成为了谢太后。
原本宫中有了两位太后,宫人还不好区分称呼。
但先帝的皇后与皇太后经历过那夜宫乱的喋血鏖战,受到不小刺激。
皇太后自请去寺庙修行,皇后因丧子之痛,精神受创,迁移到幽静的宫殿修养身体。
谢太后特意等了三日,在谢临渊能腾出手制定后宫事宜时来到乾清宫。
步入御书房,谢临渊正专注地批阅奏章,见是母后驾临,连忙起身迎接。
“母后,何事让您亲自前来?”
谢太后未急于回答,而是踱步至一旁的座椅,落座后方才开口。
“皇帝,今日哀家前来,是有后宫要事与你商议。”
后宫要事?无非就是依玉与明姝的位分安置。
谢临渊虽己猜得几分,依旧谦恭回应:“母后请说。+p?i?n_g+f,a¢n¢b_o~o.k!.~c_o^m,”
谢太后皱起的川字纹透露出一丝严肃,语气凝重:“那晏依玉虽是你的结发之妻,但哀家认为她难当皇后重任。”
“皇后之位,关乎国之根本,必须慎之又慎。仔细想想她在王府时的举止,过于轻率,不具母仪天下的风范。”
“后宫之主,需有沉稳之态、宽容之心、谋略之智,而她并不合适。”
谢临渊聆听母后教诲,内心难免有些纠结。
依玉是他的正妻,她救过他与他共度风雨,情分匪浅。
见儿子面露犹豫,谢太后继续劝诫:“渊儿,你己是国之君王,切不可因私情而误了国事。”
“皇后之选必须深思熟虑,择一能母仪天下,能为你稳固后宫,守护家国的女子。”
谢临渊反复权衡,最终有了结果。
“母后之言也是为了大棠的长治久安,儿臣明白,定会慎重考虑皇后人选。”
谢太后见他肯采纳的意见,面上露出宽慰笑容。
“如此,哀家便不再打搅你处理政务。”
秋意渐浓,皇宫内的树木披上金色华服,枝头黄叶如蝴蝶般在空中翩翩起舞。
程明姝和晏依玉被隆重地迎接入宫,在宫殿内等候赐封。
孟秋身为晏依玉的贴身丫鬟,此刻终于得以扬眉吐气。
她跟在晏依玉身后,见到程明姝,满意神色不加掩饰。
明姝即便怀孕又如何?最后荣登皇后之位的终究还是自家主子啊。
孟秋凑在晏依玉耳旁,轻声言道:“娘娘您救过陛下的性命,又是正妻,登上凤位的人非您莫属,奴婢提前恭贺娘娘。”
晏依玉闻言乐不可支,虽极力收敛,可那喜色如春风般从眉眼间悄然外泄。
程明姝则是不卑不亢,微微欠身,向晏依玉道贺:“恭喜娘娘,必能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