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十当日碧空万里,黎府内外张灯结彩,府门前更是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前来庆贺黎家郎君的及冠之礼。?c¨h`a_n~g′k′s¢.+c~o/m_
及冠礼的设在黎家祠堂,祠堂内布置庄重,案几上摆放着祭品。
而黎砚则在东侧的厢房候着,他褪去了平日时常穿的墨绿太医服,换上崭新的青黑色锦袍,袍角云浪翻腾,衬得他愈发肃穆。
宾客齐至,吉时己到,礼乐声渐起,黎砚出了厢房来到祠堂,跪在青玉蒲团上。
他在赞者的引导下,对着天地、祖宗牌位恭敬地行过三跪九叩之礼。
随后簪着高唱:“初加——”
及冠礼有三加,每一次代表的寓意皆不同。
初加时象征成年的缁布冠捧了出来,黎父走到黎砚面前,取下缁布冠,缓缓走到低首的黎砚跟前。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父亲的声音裹着荀令香落下来,黎砚瞥见不远处母亲绣着联珠纹的裙裾在视野边缘轻颤。
“再加——”
红木托盘承着皮弁(音同便)递到眼前,黎父取下缁布冠,换成皮弁。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x/i¢a?o~s+h\u~o~g+u,a\i`.`c′o′m!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而后三加,皮弁换成爵弁,父亲的教诲在耳边响起。
最后赞者一声“礼成”,三加礼成,标志着他从青涩少年迈向弱冠青年。
及冠礼结束,屏住呼吸观礼的宾客们纷纷祝贺,喧闹声如潮水漫进祠堂。
黎家门风清廉,只有黎砚一个孩子,对他的及冠礼更是费了不少心。
礼成之后,府中开始摆席设宴,宾客们纷纷移步向花厅,欢声笑语、推杯换盏回荡在黎府之中。
黎砚礼成后便回了后院,他站在不高不矮的院墙边,墙根栽了一棵槐树,如今己亭亭如盖。
树枝向西面八方自由地舒展,东边是人声鼎沸的黎府,西边则是被抄家后冷清至极的程府。
他仰头,想象从院墙的那一头会扔来一个小布包,如往年一样包着她给他的生辰礼。
“砚儿。”
一声轻唤拉回了黎砚的思绪。黎夫人今日特意挑了一件喜庆不失端庄的暗红锦裙,踏着暮色而来,眼里满是对孩子的慈爱笑意。
“这几日你休沐,明日为娘要带你去相国寺还愿,当年你落水险些丧命,为娘还在相国寺许下心愿,佑你成长,如今你己平安长大,是该去还愿了。3?我;¤?的;°e书?城¥ +无|?错′内?±容?:2”
相国寺?她离宫后就在相国寺为民祈福……
贵妃离宫的去向被陛下有意封锁,但他还是探查过消息,确认了她在相国寺。
这段时日他本有诸多机会与她相见,却苦于没有适当的理由,贸然相见恐怕会给她招惹麻烦。
如今母亲要带他去还愿,倒是正中他的下怀。
黎砚颔首答应。
晨钟破晓之际,黎家的马车己经抵达寺庙山门。
山中起薄雾,相国寺的朱漆山门在雾里若隐若现,黎砚扶着母亲下了马车。
黎砚对守门的沙弥道明来意,他们是来还愿的。
“两位施主这边请。”
小沙弥在前引路,带着黎砚、黎夫人及其两位丫鬟在寺庙内前行。
天才亮不久,寺内香客并不多,但大雄宝殿内僧人的诵经声己经连绵不绝,在幽幽古刹中回荡。
小沙弥引着他们去另一座殿宇还愿,殿内香炉青烟袅袅,檀香扑鼻。
正中的佛像金身高大庄严,慈悲面容让人心中顿生敬畏。
小沙弥走到蒲团旁,示意黎夫人和黎砚跪下,又取来燃香递给他们,“两位施主可以给佛祖还愿了。”
黎夫人手执三柱香火,心中默念:感谢佛祖保佑我儿平安长大,如今他己及冠,特来还愿。望佛祖继续庇佑我儿一生顺遂,无灾无难,也愿黎家阖家安康,福运绵延。
之后,小沙弥又引着他们进行了上香仪式,如此还愿才算结束。
还愿结束后,黎夫人从丫鬟手中接过银钱递出去,给相国寺捐赠香油钱。
小沙弥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多谢施主善缘。”
还愿结束便要准备离开,踏出殿门的瞬间,黎砚忽地开口说:“母亲。”
黎夫人停下步子,看向自家儿子,“怎么了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