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言,天下之气,尽归于民!所谓阴阳调和,方为生生不息之道。民为乾坤气、天下气、阴阳气,君为阳,民为阴,二仪交感而生西时。阴阳离决,乾坤则息!”
“臣谨答,诸君且听我娓娓道来......”
陈挽生绷紧面色,首接在诸葛岳明所言处进行补充衍生,更是将民这个形象的概念融入抽象的理念,使其更具备修仙者该有的特质。
他是殿试三人之中唯一有着灵根之人,对灵气的感悟颇多,自然是很顺畅的引出了气之一道的概念。
天上筑基道人,在警戒同时,也不禁听得痴醉。
“妙哉妙哉。”
不同于诸葛岳明的长篇大论,陈挽生所言极其言简意赅,但是这些言语间,却是透着扑鼻的真理之味。
有修仙者当场提笔挥墨,奋笔疾书,将陈挽生所言记了起来。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这种朴素的“民”字,自出场起,便不断的高大上起来。
书院初入修仙一道的修仙者连连点头,看向陈挽生的眸子里如同看待师者一样。
暗处,有金丹真人凑着热闹间,对着身旁之人问到,“此子在修仙一道上的造诣如此之高,为何在前途渺茫的文道蹉跎?”
“回禀真人,陈家不知从哪里听到文道有先河之机,若开先河,便如神女尊上开仙武两道一般......”
“荒谬!折煞如此仙道奇才!”
“回禀真人,小人不知有一个小道消息当讲不当讲......”
“哦?说来听听。”
“听闻陈挽生不喜修仙,沉迷医书,屡教不改,其父恨铁不成钢,又逢文道初兴,其父不知从哪里听到弃医从文好出路,就让他试一试走文道的路。”
“哪来的小道消息?”
“野路子。”
“......”确实挺够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