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
伦理审查的过程比想象中更严苛。审查委员会的专家们对这种“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疗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提出了诸多尖锐的问题:生物电池针的作用机制是否完全明确?苗医“睡药”中某些草药的成分是否经过安全性评估?试验设计中如何保证对患者的最小风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否有足够的科学性?团队成员们一次次地修改方案,补充资料,参加伦理会议进行答辩。陈峰拿着精心制作的ppt,从生物电池针的材料学原理、微电流对人体组织的可能影响,到前期在苗寨的安全性数据,一一向专家们解释;阿兰则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苗医“睡药”疗法的历史渊源、在苗寨中的长期安全使用记录,以及她们为了临床试验所做的安全性改进。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李接到了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电话:“‘生物电池针灸针联合苗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关节疼痛及神经衰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项目,伦理审查通过。请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电话这头的小李却激动得差点跳起来。,w′u+x?i¢a+n+g′l`i-.,c¢o!m`他挂了电话,冲进会议室,大声宣布了这个消息。整个房间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几天几夜的疲惫似乎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然而,喜悦过后,现实的压力再次袭来。伦理通过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资金和患者招募,才刚刚开始。陈峰拿着最新核算出来的试验预算表,眉头紧锁。保守估计,整个一期临床试验需要至少两百万资金。这对于他们这个几乎是“草根”的团队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我们已经向几个科研基金申报了项目,但这类跨界的研究,获批的可能性很低。”一位负责财务的成员苦笑着说,“我也联系了一些医疗器械公司,想寻求赞助,但他们要么对苗医不感兴趣,要么觉得我们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风险太高。”“不行,不能等。”陈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临床试验的时间窗口很宝贵,一旦拖延,可能前功尽弃。我们得主动出击。”他想到了去银行贷款,但团队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他想到了去找天使投资人,但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向来谨慎,尤其是这种融合了传统医学的项目,更难获得青睐。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陈峰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大学时的学长,如今在一家专注于传统医学创新的投资公司担任高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峰拨通了学长的电话。电话接通后,陈峰用尽量简洁而清晰的语言,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技术创新点、前期成果以及现在面临的困境。学长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陈峰,你这个项目很有意思,既有现代科技的支撑,又有传统医学的底蕴。但是,投资嘛,总是要看回报的。你能不能给我一份更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前景分析、专利情况、后续的产业化规划?”这无疑是一个机会。陈峰立刻组织团队,连夜加班,将技术资料、试验方案、市场预测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份详实的商业计划书。他亲自带着计划书,赶到了学长所在的城市。谈判的过程充满了拉锯。投资人对生物电池针的技术前景表示认可,也对苗医文化的独特性很感兴趣,但对临床试验的成功率、后续的审批流程、市场推广难度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疑问。陈峰凭借着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的信念,一一进行解答,并用苗寨里患者的真实案例,讲述了疗法的潜力。 “我们做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在谈判的最后,陈峰诚恳地说,“我们想为那些被慢性病折磨的人,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也想让古老的苗医智慧,借助现代科技,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业。”也许是陈峰的真诚打动了对方,也许是项目本身的潜力终于说服了投资人。在经过几轮深入沟通后,投资人终于松口:“这样吧,陈峰,我个人很欣赏你的坚持和这个项目的理念。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位对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特别感兴趣的企业家。成不成,看你们的缘分。”与此同时,患者招募的工作也正式启动了。团队在各大医院的宣传栏、官方网站、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论坛上发布了招募公告。然而,响应者寥寥。“医生,你们那个什么‘生物电池针’,听起来就像……像科幻小说里的东西,靠谱吗?”一位前来咨询的慢性膝关节炎患者大爷,语气里充满了怀疑,“我这膝盖疼了十几年了,什么方法没试过?针灸、吃药、理疗,都没用。你们这新玩意儿,别是拿我们当小白鼠吧?”“是啊,”旁边一位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