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我心!董卓暴虐,祸乱朝纲于洛阳;黄巾余烬,荼毒生民于乡野。庙堂江湖,皆失其序!此诚天下板荡,黎民倒悬之际!正需子龙兄这般心怀仁义、手握长枪的英雄,挺身而出!”
赵云的目光如电,瞬间聚焦在蒋毅身上。这番话直指乱世根源,格局宏大,更隐含招揽之意。他沉声问道:“蒋兄见识非凡,非常人也。未知蒋兄对此乱局,有何高见?又为何……独独看中子龙?”
蒋毅迎上赵云探询的目光,坦然道:“高见不敢当,唯有赤诚之心。天下英雄辈出,或拥兵自重,或逐鹿问鼎。然蒋某所求,非为一人之功业,乃为乱世中挣扎求存之百姓!需寻一位心志纯一,不慕虚名浮利,唯以‘保境安民’四字为念的英雄!途经常山,乡野闾巷之间,父老皆言‘常山赵子龙’,义勇双全,仁德广被,视百姓如父母兄弟!此等人物,不正是苍生之望?蒋某不才,愿附骥尾,共襄此义举!”他将自己定位为“襄助者”,姿态放低,更突显对赵云品格的推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番话情真意切,直指赵云内心最珍视的信念。赵云身躯微震,看着蒋毅诚挚的眼神,又回想起乡邻们信赖的目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火光映照下,他年轻而刚毅的面庞上,终于露出了明朗而坚定的笑容,如同拨云见日。
“好!蒋兄知我!”赵云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金石之音,“若真能聚义士,练精兵,守护一方乡土,使父老妻儿免受兵燹屠戮、盗匪欺凌,赵云愿执此枪,为前驱!纵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夕阳收尽最后一抹余晖,暮色四合。在赵云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他所说的废弃庄园。庄园规模不小,但显然荒废已久,高大的门楼坍塌了一半,围墙多处倾颓,庭院里杂草丛生,残破的窗棂在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唯有主厅还算完整,只是积满了灰尘,蛛网密布。赵云对此地显然极为熟悉,轻车熟路地引众人入内,很快在厅堂中央清理出一块空地,用备好的干柴熟练地点燃了一个火盆。
跳跃的橘黄色火焰升腾而起,瞬间驱散了厅内的阴冷与黑暗,带来融融暖意,也将众人疲惫的身影拉长,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
“子龙兄常在此处落脚?”蒋毅环顾四周,问道。
“嗯,”赵云一边用枯枝拨弄着火堆,让火焰更旺些,一边点头,“近来郡内不靖,流寇、溃兵、乃至小股黑山贼时常出没。我便常在这一带巡视,遇有危难便出手。这庄园荒僻,却也清静,权当个遮风避雨的哨所。”火光映着他年轻而坚毅的侧脸,那份守护乡土的责任感表露无遗。
蔡琰和戏志才早已疲惫不堪。蔡琰裹紧了披风,靠在墙角一堆相对干净的干草上,很快便在温暖的火焰旁沉沉睡去,长睫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眉宇间仍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色。戏志才更是支撑不住,裹着徐庶递来的毯子,蜷缩在另一角,发出轻微的鼾声,只是睡梦中仍不时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咳嗽。
蒋毅、徐庶与赵云则围坐在温暖的火盆旁。跳跃的火苗在三人脸上明灭不定,也照亮了彼此眼中的光芒。
“子龙兄方才枪法,刚柔并济,变化莫测,深得枪法三昧,不知师承哪位高人?”徐庶率先开口,他对赵云的武艺极为欣赏,这也是他认可对方实力的基础。
赵云谦逊一笑,往火堆里添了根柴:“家传的几路枪法,算是根基。后来有幸得遇并州枪法宗师童渊前辈云游至此,蒙其不弃,指点过数月。童师枪法,已臻化境,云所得不过其皮毛精髓,尚需勤修苦练。”提到恩师,他眼中充满敬意。
“原来是童渊前辈高足!”徐庶肃然起敬,“难怪!童前辈有‘蓬莱枪神’之誉,枪法冠绝北地!子龙兄能得其指点,福缘匪浅!”
蒋毅心中了然,果然是童渊!这位传说中的三国顶级武术家,正是赵云、张绣等人的师父。
“比起枪法武艺,”赵云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真诚的向往,“云更仰慕昔年战国四公子,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皆为国为民,义薄云天!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持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解黎民于倒悬,方不负此生!”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少年人的热血抱负与家国情怀。
蒋毅心中暗赞,这正是他需要的赵云!他顺势接过话头:“子龙兄志存高远,令人敬佩。然当今天下之势,比之战国更为凶险复杂。董卓鸩杀少帝,擅行废立,独霸朝纲,其暴虐更甚桀纣!此獠不除,天下难安!然其手握西凉雄兵,虎踞洛阳,关东诸侯虽多,却各怀异志,一盘散沙。依蒋某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