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负责整体军务、人员管理和枪法、骑术教导;徐庶负责近战搏杀技巧、基础剑术和简单战阵演练,强调纪律与协同;蒋毅则负责教授改良弩机(开始尝试小规模仿制)的使用、保养,以及他提出的“小队配合”、“地形利用”和初步的“游击袭扰”战术理念。蔡琰则建立了简单的物资登记、分发和储备制度,并开始挑选机灵的少年,教导他们识文断字、计算账目。戏志才的病情在蒋毅的精心调理和山谷的清新环境滋养下,也奇迹般地稳定下来,虽然依旧虚弱,但已能靠在床头,为义勇军的组织架构、情报收集、以及未来可能的对外联络策略,提供宝贵的建议。
一个月的光阴,在紧张而充实的训练中飞逝。这支初生的义勇军,在三位核心人物的倾力打造下,已初具雏形。简陋却整齐的营房搭建起来,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乡勇们褪去了农民的散漫,眼神中多了几分锐气和纪律性。原本荒僻的山谷,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这天傍晚,夕阳熔金,将山谷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训练结束的乡勇们围坐在篝火旁用餐、谈笑。蒋毅与赵云并肩站在营地旁的一处高坡上,俯瞰着谷中这欣欣向荣的景象。
“蒋兄,你看。”赵云指着山谷外广袤的、在暮色中起伏的原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若非连年战乱、豪强盘剥,这片土地,本该是阡陌纵横,炊烟袅袅,村舍相望,鸡犬相闻的乐土。”
蒋毅的目光掠过谷中操练的身影,投向远方苍茫的地平线,沉声道:“所以我们才要握紧手中的刀枪,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更要努力,让这样的安宁,早日重回这破碎山河的每一个角落!”
赵云闻言,心中激荡不已。他霍然转身,面向蒋毅,神色庄重无比,双手抱拳,深深一揖:“蒋兄!赵云有一事相求,望兄务必应允!”
蒋毅连忙扶住他:“子龙兄何出此言?你我生死与共,但说无妨!”
,!
赵云抬起头,目光灼灼,充满了真挚的兄弟情谊:“云飘零半生,幸得遇蒋兄、元直兄,志同道合,肝胆相照!云欲效仿古人,与蒋兄、元直兄义结金兰,拜为异姓兄弟!从此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共扶汉室江山,同救天下黎民!不知蒋兄意下如何?”
结拜?!与赵云、徐庶结为兄弟?!
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涌遍蒋毅全身!这是他从未奢望过的荣耀与信任!赵云,这位忠义无双的绝世名将,徐庶,这位智慧深沉的未来谋士,竟愿与他这“异世来客”歃血为盟!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为人的最高肯定!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蒋毅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紧紧握住赵云的手,“能与子龙兄、元直兄结为手足,蒋毅此生无憾!”
消息传开,整个山谷都沸腾了!蔡琰和戏志才更是欣喜不已。
当晚,明月如玉盘,高悬于墨蓝天幕,清辉洒满静谧的山谷。营地中央的空地上,早已清扫干净,设下香案。案上供奉着简单的三牲(以山中猎获的野味替代)果品,三炷清香袅袅升起。
赵云、蒋毅、徐庶三人,神情肃穆,并肩立于香案之前。蔡琰作为司仪,戏志才作为见证,分坐两侧。所有乡勇都自发地围拢过来,屏息静观。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赵云声如洪钟,率先开口。
“日月明鉴,山河共证!”徐庶朗声接道。
“今有常山赵云(赵子龙)!”赵云报出名号。
“颍川徐庶(徐元直)!”徐庶紧随其后。
“夷州蒋毅!”蒋毅的声音清越而坚定。
“虽为异姓,然志同道合,情逾骨肉!愿结为生死兄弟!自今日始,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共扶社稷,保境安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三人同声立誓,声震山谷,字字铿锵,如同金铁交鸣,在寂静的夜空下回荡不息!
誓毕,按年齿,赵云最长,为兄;徐庶次之,为二弟;蒋毅最幼,为三弟。三人割破手指,将血滴入盛满清酒的粗瓷大碗中,血酒相融。
“大哥!二弟!”赵云端起血酒,眼中闪烁着激动与真挚的泪光,声音微微发颤。
“大哥!三弟!”徐庶亦举杯,豪情满怀。
“大哥!二哥!”蒋毅双手捧碗,心潮澎湃,这一声呼唤,重逾千斤!
“生死与共!”三只酒碗重重碰在一起,血酒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