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协助刘备整合荆州北部的关键任务,带着对曹军新动向、荆州防务弱点以及刘备集团内部生态的第一手观察,风尘仆仆地回到交州,旋即被蒋毅委以讲武堂总教习的重任。他讲授的,不仅是死的地图,更是活生生的战略态势与用兵之道,字字珠玑,引人入胜。台下数十名被选拔出的优秀年轻军官,身着戎装,腰悬佩刀,神情专注如同海绵吸水,飞快地在特制的、由蔡琰新纸装订的册页上记录着。
隔壁的“战阵堂”内,气氛截然不同。空气似乎都凝滞了几分。高顺那标志性的、如同两块生铁摩擦般的沙哑声音响起,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压迫感:“……陷阵之志,在于如山之稳,在于如林之密!绝非匹夫之勇!盾,”他单手抓起一面沉重的包铁塔盾,手臂肌肉虬结,猛地向前一顶,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非仅用于遮挡箭矢!更是挤压敌阵、撞击破口、稳步推进之根基!矛,”另一只手抓起丈二长矛,手腕一抖,矛尖划出一道冷冽的弧光,“非仅用于突刺夺命!更是拒马拦骑、格挡刀兵、协防同袍之延伸!阵型转换,首重旗号金鼓,令出必行!次重同袍默契,如身使臂!令行禁止,万众一心,方为铁军!方为陷阵!” 他正在亲自示范塔盾与长矛在密集阵型中的配合技巧,动作简洁凌厉到极致,每一个细微的发力、角度的调整,都蕴含着千锤百炼的战场智慧。台下学员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眼中充满了对这位传奇将领的敬畏与对那钢铁意志的向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有一间名为“军械堂”的工坊式讲堂,由格物院派遣的资深匠师授课。这里没有寒光闪闪的兵刃,却摆满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器械:神臂弩被精细地拆解成数十个部件,各种规格的三棱破甲箭、火箭、鸣镝箭分门别类;简易却功能完备的投石机模型展示着杠杆原理;甚至还有几枚标注着醒目“危险”字样、仅供教学展示用的火药小样被置于特制的琉璃罩中。“……弩机之力,源于机括簧片之精妙咬合与弓臂材质之坚韧!射程之远,仰赖箭矢形制之流畅与配重之均衡!火器之威,”匠师的声音带着格物院特有的严谨,“首重药料配比之精确毫厘不差!密封之可靠滴水不漏!次为引信延时之掌控恰到好处!汝等将来或为队率,或为校尉,乃至将军!若不明器械之理,何以善用其长?何以规避其短?何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让这些死物爆发出最大的杀敌之力?”他一边讲解,一边娴熟地拆解组装着一架神臂弩,其内部精密复杂的结构引得学员们阵阵惊叹,彻底颠覆了他们过去对军械“拿来就用”的粗浅认知。
蒋毅与庞统、徐庶三人,此刻正站在讲武堂后方依山而建的最高了望台上。秋风猎猎,吹动他们的衣袍。俯瞰下方,校场上尘土飞扬,喊杀震天;讲堂内或传出引经据典的讲学,或弥漫着铁血肃杀的战阵之气,或充斥着对器械原理的探讨求知。
“公台(陈宫)荆州归来,不仅带回曹军布防、荆州山川、乃至刘备军中派系的一手详实情报,更为这讲武堂注入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与大局视野。其讲解山川地理与攻守之道,结合实例,鞭辟入里,尤为精辟!这批学员,眼界大开矣!”庞统捻着颌下几根稀疏的鼠须,眼中闪烁着激赏的光芒。
“高伯平(高顺)练兵之严,名不虚传,今日亲见,更胜闻名。”徐庶点头,目光追随着校场上高顺那如铁塔般的身影,“由其亲授陷阵卫战法精髓,将‘不动如山,其徐如林’的意志融入这些年轻军士的骨髓。这批好苗子,假以时日,必成我交州军中坚不可摧的脊梁!”
蒋毅的目光缓缓扫过校场上挥汗如雨的年轻面孔,又掠过那一排排传出不同声音却同样孕育着力量的讲堂,最后定格在“讲武堂”那三个遒劲大字上。他沉声道,声音不高,却如同金铁交鸣,清晰地传入庞、徐二人耳中:“讲武堂,非寻常演武之地!乃我交州未来将校之摇篮!军中魂魄之熔炉!不仅要练其筋骨,授其战技,更要开其眼界,明其心智!砺其胆魄!让高顺、陈宫、乃至日后伤愈归来的黄汉升(黄忠)、赵子龙(赵云),轮流来此授课!将其毕生所学、沙场血泪换来的经验心得,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格物院亦要派最好的大匠,持续深入讲解军械原理、火器运用、乃至攻城守御器械之奥妙!让这些未来的带兵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冷,目光仿佛穿透虚空,看到了北方许都的怨毒、东方建业的贪婪、西方荆州的蓄势,“文姬改良纸张,便利文书图籍流转,亦是为此等英才铺就更广阔的求知之路!然,天下汹汹,强敌环伺。曹操丧师之恨刻骨,孙权夺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