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 > 第123章 永昌新政抚疮痍

第123章 永昌新政抚疮痍

节钺,如主公亲临!一言九鼎,天地共鉴!若有违诺,犹如此案!”他猛地用节钺的尾部重重顿在身旁的木案上,发出沉闷的巨响!

老酋长盯着那象征无上权威的节钺,又看了看庞统肃然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挤出一丝极其复杂的神情。他缓缓地,艰难地,在身后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向着庞统,向着那面猎猎飘扬的“汉”字大旗,深深地弯下了他苍老的脊梁。这是一个沉重的姿态,一个部落向新秩序的低头。

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陆陆续续,越来越多的头人,带着各自的心思,或真心,或观望,或无奈,都向木台方向躬身行礼。校场上肃杀的气氛,开始被一种微妙的、带着试探与期待的平静所取代。庞统与张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易察觉的松缓。第一步,成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星火筑路:格物显威,神迹定人心**

就在庞统施展纵横捭阖之术的同时,哀牢山隘口的修复工地上,正上演着一场令所有军民瞠目结舌的“神迹”。

关墙那几道最触目惊心的巨大豁口处,成了陈泰的主战场。这位负责格物院新物转运的将领,此刻正挽着袖子,浑身沾满灰扑扑的粉末,声嘶力竭地指挥着。

“快!水泥!倒进槽里!沙石按比例跟上!水!加水!搅拌!用力搅!要匀!”格物院派来的匠师嗓子都喊哑了。巨大的木槽中,灰白色的粉末(水泥)、从附近河滩挖来的沙子和碎石被倾倒入内,随着清水的加入,士兵们喊着号子,用巨大的木棍和铁锹奋力搅拌。一股混合着石灰和泥土的奇异气味弥漫开来。

粘稠如浆糊的灰色混合物被一桶桶提到豁口处。王平指挥着士兵,用粗大的原木在豁口深处钉牢,构筑起坚固的骨架。“倒!往里倒!填满它!”陈泰吼着。灰浆被倾倒入巨大的裂缝和空洞中,迅速包裹住作为填充物的碎石。士兵们立刻用厚实的木板拍打、压实、抹平表面。

奇迹,在所有人眼皮底下发生!

那些倾倒进去的粘稠灰浆,在空气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表面的水光迅速消失,颜色由深灰变成浅灰,质地变得坚硬、冰冷!仅仅几个时辰后,当陈泰用手用力按向最早填补的一处小缺口时,指尖传来的不再是泥浆的柔软,而是岩石般的坚硬和冰冷!他抽出随身的佩刀,用力砍上去,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白痕!

“天爷!这…这是石头变的吗?”一个满脸泥灰的老兵不敢置信地摸着那平整坚固的灰色墙体,声音都在发颤。

“神物!格物院的神物啊!”周围的士兵和民夫爆发出震天的惊呼和欢呼。原本需要耗费数月时间,动用无数人力夯土垒石才能勉强修复的缺口,在这名为“水泥”的神奇粉末作用下,竟在短短数日之内,变得比原来的夯土墙更加坚固、平整!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关隘和附近的营地。无数军民涌来围观,对着那灰色的“神迹”指指点点,啧啧称奇。水泥,第一次在血与火的边疆,展现出了它改变世界的力量。

另一处箭塔上,马忠正指挥士兵小心翼翼地安装一种透明的东西。那是格物院新烧制的“玻璃”护板,边缘镶嵌在厚实的木框中。士兵们拆下原先被箭矢射得如同筛子般的木质挡板,将晶莹剔透的玻璃板嵌入箭孔。“小心点!这东西金贵!”马忠叮嘱着。当最后一块玻璃安装到位,负责了望的哨兵迫不及待地将眼睛凑了上去。“我的娘咧!”他发出一声惊呼,“看得真真的!山道上跑只兔子都瞧得见!比原先清楚太多了!”他试着拿起一张弓,对着玻璃外的靶子射了一箭。箭矢“叮”的一声撞在玻璃上,无力地滑落,玻璃表面只留下一个微不可察的白点,坚固异常!玻璃护板迅速被推广到各处了望孔和箭塔,大大提升了防御的效率和士兵的安全感。偶尔有幸被允许凑近看一眼玻璃的当地土人,更是惊为天人,跪地膜拜。

而庞统和张任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眼前关隘的修补。一日傍晚,两人站在刚刚加固好的关墙上,眺望着永昌郡城的方向。暮色苍茫,群山阻隔,道路崎岖。

“永昌之患,首在闭塞。山高路险,政令难通,商旅裹足,部族隔绝。”庞统羽扇轻点着蜿蜒隐没于群山间的羊肠小道,“欲长治久安,必先通衢!”

张任深以为然:“军师高见!末将观此水泥神效,用于筑路,必开千古未有之新局!”

一项足以改变永昌乃至整个西南格局的宏大工程,在庞统的智谋和张任的魄力推动下,迅速启动:**以水泥铺设永昌郡城通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