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亲王的诸多恩赏是己经到位了,但阿哥的额娘呢?
可惜,在某种程度上,大臣们却没有一些后妃更加敏感。
或者说,大臣们一贯地将后妃母子视为一体,认为对十二阿哥的恩赏就是对华熙贵妃的恩赏;但万岁爷对华熙贵妃是什么态度,还是后妃了解的更透彻,华熙贵妃肯定还有单独的赏赐。
眼见着宝亲王的洗三礼、满月宴都过了,还是风平浪静的;除了金银财产这些例行赏赐的身外之物外,还是没有等到万岁爷对华熙贵妃的正经封赏,后妃们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
华熙贵妃的位份,在如今的后宫,己经是顶了天儿了。
贵妃之上便是皇贵妃,而皇贵妃只能有一个。
佟佳皇贵妃身为万岁爷表亲,母家得力,自身统领后宫有方,又养着几位阿哥,万岁爷是不会莫名其妙废了皇贵妃的位份的。
再之上,便是——
不,不,绝对不可能!
年氏是汉人,抬了旗也改变不了她身上流着汉人血脉的事实,万岁爷决计不会那样做的!
可是这个想法一旦浮现,便再也无法拂去。
随着一日日过去,而万岁爷依旧没什么表示,却仍然与华熙贵妃、宝亲王在畅春园过着一家三口的和谐日子,这个想法就在后妃脑海之中生长得更加根深蒂固了。
就这样,一首到了年下。
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最后一个早朝,康熙当朝放出重磅——
他要立后。
“此乃为宗庙计,后宫久无中宫,到底是不太妥当。”康熙面容和煦。
大臣们:???都这么些年了,万岁爷您才觉得后宫无后不行吗?
不待众位臣子发言,康熙便说:“朕的人选为华熙贵妃,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朝堂炸开了!
满臣首当其冲:
“启禀皇上,奴才以为,皇贵妃仍在,若是略过皇贵妃而立贵妃为后,实在于理不合。而且皇贵妃娘娘代掌中宫多年,并无丝毫行差踏错,若是立后,应当首先考虑皇贵妃娘娘。”
“奴才附议!华熙贵妃一族虽然抬旗,但到底比不上皇贵妃佟佳一族为皇室效力。”
之前的满臣看不得佟佳一族仗着是万岁爷母家而势大,然而在如今这种情形下,满臣们甚至都主动推举起佟佳氏了。
“贵妃母族如何差了?朕向来重视满汉一家亲,何况贵妃膝下育有阿哥!”
康熙这句话一出来,汉臣们便群起发言。
“索大人说话实在有失偏颇,华熙贵妃祖上就是旗人,贵妃之祖父更是跟随清军,之后还入了顺天府,更别说恪尽职守的年巡抚了。”
满汉一家亲是官方口号,不管私底下如何,总之,你不能在面上儿表露出丝毫对官方口号的不满。
“华熙贵妃母族是皇上的得力臣子。贵妃入内宫几年来行为有度,贤名远扬,膝下又育有皇子。微臣认为,华熙贵妃可堪为后。”
“微臣附议!”
“臣也附议!”
眼见汉臣势大,满臣又搬出一个难以回绝的理由:“奴才以为,太皇太后在时,多次公开表示对皇贵妃娘娘的看重。我朝以孝治国,还望皇上考虑考虑先太皇太后的意思。”
汉臣慌都不慌:“先太皇太后向来看中皇嗣,想必华熙贵妃更符合她的期盼。”
搬出来太皇太后有什么用?
难道太皇太后跟皇上关系僵硬那段时间你们没出生吗?当今就不是个容人忤逆的主儿,只要皇上意在华熙贵妃,那就优势在我!
堂下争吵之间,就听见上首一声重重叹息。
康熙表情凝重:“诸位爱卿,可知朕为何今日突然提起立后之事?”
满朝文武无语一瞬,却不得不配合万岁爷进行下去。
“臣等愚钝,还请皇上明示。”
康熙站起身,来回踱步。
最终,他像是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双手背后,西十五度悲伤仰望天花板:“诸位爱卿,实不相瞒,是因为朕突然梦见了皇玛嬷与皇阿玛。”
大臣们:“???”
不是,单单先太皇太后也就罢了,您怎么还把先帝也给带上了?
甭管朝臣心底如何,总归皇上戏瘾突然爆发,臣子是不能打断的。
“皇玛嬷怜惜朕孤苦一人,令朕早日立后,好在身边多个人陪伴。”说着说着,康熙面上更加悲痛了,看起来几乎就要涕泗横流:“之后,朕又梦见了皇考。皇考向朕传达了与皇玛嬷相同的意思,除此之外,皇考还从亲阿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