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竹篾剖得太厚,就是编的时候断裂,要么就是编出来的东西奇形怪状,完全不成样子。
沈万才的耐心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好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唉!这玩意儿比读书还难!我看还是算了吧,别浪费工夫了!”他烦躁地将手中的竹篾扔在地上。·墈`书\屋. !无.错`内?容,
“爹,别急啊。”沈青云捡起竹篾,耐心地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多试几次,总能找到窍门的。您想啊,要是我们真能编出好东西,以后家里就能多一条来钱的路,娘和妹妹也能过得好一点,您说是不是?”
听到儿子提到妻子和刚出生的小女儿,沈万才的心又软了下来。是啊,为了这个家,再难也得试试。
在沈青云不厌其烦的鼓励和指导下,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第三天傍晚,第一个像模像样的成品诞生了!
那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竹篮。
虽然编织得还略显粗糙,收口的地方也不够圆润,但比起村里常见的那些傻大黑粗的箩筐,这个小竹篮无疑要精致秀气得多。细密的竹篾泛着淡淡的青光,提在手里,轻巧又别致。
“成……成功了!”沈青柏看着自己亲手参与编出来的竹篮,激动得脸都红了。
沈万才也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拿起那个小竹篮,翻来覆去地看。这……这真是他们爷仨捣鼓出来的?
沈青云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竹篮,但这却代表着,他前世的知识,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生根发芽的突破口!
就在这时,院门“吱呀”一声开了,邻居王婶端着一个空碗走了进来,显然是来还前几天借的酱油。
“哟,秀娥妹子,你们爷几个这是在忙活啥呢?”王婶是个热心肠,也是个大嗓门。
林秀娥正抱着小青涵在屋檐下喂奶,闻言笑着说:“孩子他爹和两个小子瞎折腾呢,说是编什么竹篮子。”
王婶好奇地凑了过去,一眼就看到了沈万才手中那个青翠的小竹篮。
“哎哟喂!”王婶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这竹篮子编得可真俊俏!比镇上铺子里卖的那些都好看!”
她几步上前,从沈万才手里接过竹篮,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
“万才兄弟,你这手艺可以啊!以前咋没见你露一手?”王婶啧啧称奇。
沈万才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嘿嘿笑道:“这不是……孩子们瞎琢磨出来的嘛。”
“三郎琢磨出来的?”王婶惊讶地看向沈青云,“哎哟,我说三郎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果然不假!这小脑袋瓜子,咋就这么灵光呢!”
她把竹篮拿到沈青云面前:“三郎,这篮子是你让你爹编的?”
沈青云点点头:“是啊,王婶,您看这篮子怎么样?”
“好!太好了!”王婶爱不释手,“这篮子要是拿去镇上卖,肯定比那些粗苯的箩筐受欢迎!对了,万才兄弟,秀娥妹子,你们这篮子……卖不卖啊?”
沈万才和林秀娥对视一眼,都有些没反应过来。他们还真没想过这东西能卖钱。
沈青云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眨了眨眼睛,笑着对王婶说:“王婶,您要是喜欢,这个就送您了,算是我们练手做的第一个。”
“哎哟,那怎么好意思!”王婶嘴上客气着,手却把竹篮抱得更紧了。
“王婶,您别客气。”沈青云继续说道,“我们以后还会编更多,要是您用着好,帮我们跟村里人说说,也算是帮我们一个忙了。”
王婶是什么人,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她拍了拍胸脯:“三郎你放心!这事包在王婶身上!这么好的东西,肯定人人都喜欢!对了,这篮子……你们打算卖多少钱一个啊?”
沈青云想了想,这个时代还没有精细竹编的概念,价格不好定。他试探着说:“王婶,您看……这样一个篮子,值几个鸡蛋?”
他知道王婶家养了不少鸡,平日里也常拿鸡蛋跟人换些零碎东西。
王婶眼珠子转了转,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竹篮,又看了看沈家的情况,爽快地说:“这篮子编得这么细致,少说也得五个鸡蛋!不,六个!就六个鸡蛋!”
六个鸡蛋!
沈万才和林秀娥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在这个年头,鸡蛋可是稀罕物,寻常人家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几个。一个不起眼的小竹篮,竟然能换六个鸡蛋?
“王婶,这……这太多了吧?”林秀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