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德见沈青云小小年纪,面对自己的“考较”,竟然面不改色,从容镇定,心中也不由得暗暗称奇。-6,腰?墈_书?枉\ ^冕_废-跃?黩!不过,他依旧认为,这多半是沈家人故意教出来的场面话,当不得真。
“呵呵,沈小友倒是爽快。”方明德干笑一声,也不客气,首接开门见山:“老朽也不为难你。就从你平日所学的蒙学经典中,随意出几道题目,你若能答上来,便算你过关,如何?”
“但凭老先生吩咐。”沈青云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沈万才和林秀娥在一旁听着,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他们知道方明德的学问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生怕儿子一个不小心,就被问住了。
大伯沈万福和大伯母张氏也闻讯赶了过来,挤在门口看热闹。沈万福的眼神有些复杂,既希望侄子能争口气,又隐隐有些担心侄子太过出风头。而张氏则纯粹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巴不得沈青云出点丑,好让她心里平衡一些。
方明德清了清嗓子,开始出题。
“沈小友,老朽先问你,《三字经》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此句作何解啊?”
这题目虽然简单,但方明德的语气却带着几分考究的意味。!薪+顽*夲′神′戦~ !追,醉*新′蟑.洁^
沈青云微微一笑,朗声答道:“回老先生话,此句意为,玉石若不经过雕琢,便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努力学习,便无法明白事理,懂得道义。”
他的回答清晰流畅,吐字清晰,没有丝毫的迟疑。
方明德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又问道:“那《百家姓》开篇西姓为何?其顺序有何讲究?”
沈青云不假思索地答道:“开篇西姓为‘赵钱孙李’。据闻,此顺序乃宋朝初年所定。‘赵’为国姓,故居首位。‘钱’乃吴越国王钱俶之姓,其时吴越国尚未归宋,为示尊重,故列第二。‘孙’为钱俶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后主李煜之姓,其时南唐亦为大国。此顺序,亦有体现当时政治格局之意。”
他这番回答,不仅说出了姓氏,还点出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显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方明德的眉头微微挑了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这小子,懂得还不少!
他沉吟片刻,又提高了一些难度:“《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你可知这‘玄黄’二字,除了指颜色,还有何深意?”
这个问题,己经超出了普通蒙童的认知范围。沈万才和林秀娥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沈青云却依旧从容,他略一思索,便开口答道:“老先生所问‘玄黄’二字,学生以为,除了指天之深邃(玄色)与地之广阔(黄色)外,亦有指代天地初开,混沌未分之意。《易经》有云:‘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可见,‘玄黄’亦可引申为本源、初始之意。”
他这番回答,不仅准确,还引用了《易经》的典故,显然是平日里涉猎颇广。
方明德听完,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动容。他原本以为,这沈家小子也就是记忆力好一些,能背几句书罢了。却没想到,他对这些蒙学经典的理解,竟然也如此透彻,甚至还能旁征博引!
这……这可不像是一个仅仅八岁的孩童能有的见识啊!
方明德沉默了片刻,心中那份轻视和不屑,渐渐被惊讶和难以置信所取代。
他看着眼前这个神情自若,侃侃而谈的少年,忽然觉得,村里那些关于“神童”的传言,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咳咳……”方明德干咳两声,掩饰住内心的震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沈小友果然聪慧过人,名不虚传。老朽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其实己经有些服气了。他知道,以沈青云刚才的表现,就算去参加县里的童生试,恐怕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不过,”方明德话锋一转,又摆出了长辈的架子,“学问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沈小友天赋异禀,更当勤勉不辍,戒骄戒躁,方能不负这身才华啊。”
“多谢老先生教诲,学生谨记在心。”沈青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方明德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与沈万才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他走后,沈家小院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
“好样的!青云!给咱们沈家长脸了!”沈万才激动地拍着儿子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