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45章 拔得头筹

第45章 拔得头筹

周先生拿起沈青云的那首诗,缓缓念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x.i!a/o~s′h¢u\o\h?u·.~c!o,m+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诗看似浅白,实则意境深远,蕴含着对春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淡淡哀愁。‘不觉晓’三字,写尽春眠之酣畅。‘闻啼鸟’,则以声写静,更显春晨之宁谧。‘夜来风雨’,点出无情摧残。‘花落多少’,则以问句作结,引人深思,余味无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学子,沉声说道:“诗者,言为心声。辞藻华丽固然可喜,然则真情实感,天然意趣,更为难得。沈青云此诗,虽无惊人之语,却能以平常之景,抒发不平常之情,此乃诗家之正途也!老夫以为,此诗当为今日诗词之冠!”

周先生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谁也没想到,周济安先生竟然会给这首看似“简单”的小诗如此高的评价!

刘承彦老夫子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毕竟,周先生在诗词鉴赏方面的造诣,远在他之上。

李慕白更是气得脸色发青,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得意之作,竟然会输给这么一首“打油诗”!

沈青云看着周先生,眼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周先生这是在力挺自己,也是在维护真正的文学风骨。

诗词环节过后,便是经义问答。

这个环节,更是李慕白等人准备“围剿”沈青云的重头戏。

他们事先打探到,今日主考经义的,正是刘承彦老夫子。而且,刘老夫子似乎也得到了李员外的“授意”,准备了一些刁钻古怪的题目,专门用来为难沈青云。

果然,轮到沈青云回答问题时,刘老夫子便抛出了一个极其生僻的《春秋》公羊传中的典故,要求沈青云解释其微言大义。-餿`艘`晓·税?蛧, ¢蕞¨薪.璋′节¨埂¨芯+筷\

这个问题,别说是沈青云这个刚入学不久的旁听生,就算是甲字班那些学了多年的正式学子,也未必能答得上来。

李慕白等人见状,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等着看沈青云当众出糗。

沈青云眉头微蹙,他确实对《公羊传》涉猎不深,这个典故也只在周先生的藏书中偶然翻到过,印象并不深刻。

就在他凝神思索之际,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坐在他不远处的林墨轩,正悄悄地用手指在几案上比划着什么。

沈青云心中一动,仔细看去,只见林墨轩比划的,正是那典故出处的篇名和几个关键词!

是林墨轩在提醒他!

沈青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林墨轩这样做,是冒着被先生发现,甚至被逐出学堂的风险的!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周先生藏书中关于那个典故的零星记载,再结合林墨轩的提示,渐渐地,思路清晰了起来。

他定了定神,朗声开口,将那典故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蕴含的褒贬之意,虽然说得还有些磕磕绊绊,但大体上却也阐述得八九不离十。

刘承彦老夫子听完,脸上的表情像是吞了苍蝇一般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么生僻的问题,竟然也没能难住这个乡下小子!

李慕白等人更是气得咬牙切齿。

周济安先生则抚须而笑,眼中充满了赞许。他知道,沈青云能答出这个问题,固然有林墨轩的帮助,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平日里博览群书,根基扎实。

经义问答环节,沈青云虽然没有像诗词环节那样一鸣惊人,但也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敏捷的才思,有惊无险地过关了。+天+禧¨暁*说!王· ?首/发~

最后的环节,便是策论。

这才是文会的重头戏,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学子真实水平和见识的地方。

今日策论的题目,是“论青阳县水利之兴修与农田之改良”。

这个题目,与沈青云之前改良犁铧,以及在下溪村推广识字时的一些思考,颇有相通之处。

李慕白等人看到这个题目,心中也是暗暗叫苦。他们平日里读的都是圣贤书,钻研的都是八股文章法,对于这种涉及具体民生事务的策论,实在是不太擅长。

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些空谈理论,引经据典,却言之无物,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而沈青云,则如鱼得水。

他结合自己在下溪村的实践经验,以及从周先生那里学到的关于水利农桑的知识,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数千言的策论。

他的策论,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空洞的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