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108章 考题刁钻意深远

第108章 考题刁钻意深远

乡试,这大夏王朝读书人鲤鱼跃龙门的第二道关口,其考题之刁钻,用意之深远,往往超乎寻常学子的想象。/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主考官们,皆是朝廷简选的饱学之士,他们出题,绝非仅仅是考察学子对经书的记诵和理解,更是在字里行间,暗藏着对时局的隐忧,对民生的关切,以及……对未来栋梁之才的期许。

沈青云深知此理。

当他拿到那道关于“北方边患频仍之根源,及其长治久安之良策”的策论题目时,便己敏锐地察觉到,这绝不仅仅是一道普通的考题。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要照出每一个应试学子心中真正的家国情怀、战略眼光和……那份敢于首面淋漓鲜血的勇气。

北方边患,乃是大夏王朝开国三百余年来,始终未能彻底根除的一块心腹大患。

从太祖皇帝驱逐鞑虏,光复中原,建立大夏基业开始,北方的游牧民族,便如同草原上那生生不息的野草一般,一茬又一茬地袭扰着大夏王朝那漫长而又脆弱的边境线。

他们或因天灾人祸,牛羊冻饿,不得不南下劫掠,以求生路;或因部落纷争,强弱易主,新崛起的雄主便会试图通过征服中原,来彰显自己的武功,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有甚者,一些野心勃勃的草原枭雄,甚至梦想着能像前朝的胡人一般,入主中原,取而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暁^税~C+M-S· ¢勉`沸\阅,犊!

大夏历代君王,对于这北方边患,也是头疼不己,想尽了各种办法。

或修筑长城,屯兵戍边,严防死守,试图将其拒之门外;或和亲纳贡,岁币输诚,委曲求全,试图换取一时的安宁;或主动出击,远征漠北,犁庭扫穴,试图将其彻底消灭……

然则,这些策略,大多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长城再坚固,也挡不住那些神出鬼没,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金钱再丰厚,也填不满那些贪得无厌,反复无常的胡人胃口;武力再强大,也难以将那广袤无垠,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草原,彻底征服。

边患,依旧是边患。如同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时时刻刻都在流淌着大夏王朝的鲜血和……财富。

沈青云的前世,虽然主攻的是考古学,但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那长达数千年的,充满了血与火的复杂关系,也曾有过一定的涉猎和粗浅的研究。

他知道,这种边患的产生,绝非是简单的军事问题,或者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外交策略等诸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齐.盛+晓`税~枉_ +毋′错\内.容-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跳出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一种更为宏观,也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去审视和……规划。

“根源……”沈青云闭上眼睛,努力在自己那浩如烟海的记忆宫殿之中,搜寻着一切与此相关的知识、信息和……那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超越时代的见解。

他想起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想起了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他想起了唐太宗的“天可汗”威名,也想起了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他想起了宋朝的“岁币”屈辱,也想起了明朝的“土木堡之变”……

一幕幕波澜壮阔,又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画卷,在他的脑海之中,飞快地闪过。

渐渐地,一个虽然还略显稚嫩,却也己初具雏形的,关于大夏王朝北方边防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开始在他的心中,慢慢地酝酿成熟。

“其根源,远非‘胡人好战’西字所能概括。”沈青云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在心中默默地梳理着,“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其生产方式单一,抗风险能力极弱。一旦遭遇天灾,或者内部纷争,便极易产生生存危机。南下劫掠,对他们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而我大夏王朝,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然则,历代以来,重文轻武之风盛行,边防军备,往往废弛不堪。朝廷对于边疆事务,也多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缺乏长远之规划和……战略定力。”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或者粉饰太平,甚至会与那些边境的互市商人勾结,故意挑起事端,或者隐瞒军情,使得小患酿成大患,最终……不可收拾。”

“至于那长治久安之策……”沈青云的眉头微微蹙起,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知道,这才是这道策论题目真正的“题眼”所在,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学子真实见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