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放榜的次日,便是南淮府三年一度,最为隆重和……令人瞩目的“鹿鸣宴”。.5/2¢0-s,s¢w..¢c`o/m·
这“鹿鸣宴”,乃是朝廷专为新科举人所设的庆功盛宴,其名取自《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意在“宴群臣嘉宾,上下和乐”,也象征着朝廷对新晋人才的重视和……招揽。
能有资格参加鹿鸣宴的,无一不是通过了乡试这道“龙门之跃”,取得了“举人”功名的天之骄子。他们是整个南淮府数十万读书人之中,最为顶尖,也最具潜力的精英翘楚。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或将成为封疆大吏,或将入阁拜相,或将成为一代文宗,名垂青史……
而作为本次乡试的头名解元,年仅十一岁的“西元魁首”沈青云,自然是这场鹿鸣宴上,最为耀眼,也最受瞩目的……明星!
这一日,南淮府衙之内,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
府衙正堂之前的宽阔广场之上,早己摆下了数十张铺着锦绣桌布的华美宴席。各种山珍海味,琼浆玉液,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呈了上来,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南淮知府赵大人,身着崭新的绯色官袍,头戴乌纱,满面红光,亲自主持了这场盛大的鹿鸣宴。
南淮府下辖各州县的知州、知县、以及府学、岳麓书院等各大官学和书院的先生耆宿们,也都纷纷前来道贺,与这些新科举人们一同,分享这份难得的荣耀和……喜悦。
沈青云身着那件由知府大人特意赏赐的,象征着解元身份的崭新青衿襕衫,头上戴着一顶镶嵌着美玉的方巾,虽然年纪尚幼,身材也略显瘦弱单薄,但眉清目秀,器宇不凡,尤其是那双清澈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睿智眼眸,更是让他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稳、从容和……令人敬畏的卓然气度。′s·a~n,s+a^n_y+q/.-c*o*m+
他被安排在了首席上座,与知府赵大人和几位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们同席。这个位置,足以彰显他如今在南淮府士林之中,那无可撼动的“第一人”的尊崇地位。
宴席开始,先是由知府赵大人代表朝廷,向所有新科举人们致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勉励他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勤勉向学,将来为国效力,造福苍生。
紧接着,便是按照惯例,由本次乡试的解元,也就是沈青云,代表所有新科举人,向朝廷、向主考官、向各位恩师前辈,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他们的父老乡亲们,致答谢辞。
这,无疑是整个鹿鸣宴上,最为万众瞩目,也最能展现一位解元真实才学和……风采的环节。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那个站在首席上座,虽然年幼,却身姿挺拔,气度从容的少年身上。
他们都想亲眼看一看,这位名动江南,震古烁今的“西元解元”,究竟能说出怎样一番惊世骇俗,令人叹为观止的……“获奖感言”。
沈青云深吸一口气,在那万众瞩目之下,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地走到了宴席中央。
他先是对着高堂之上的知府大人和各位主考官们,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揖礼。然后,又转身面向在座的所有恩师前辈和同科举人们,再次深施一礼。
整个广场,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那秋风拂过庭院之中桂花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响,以及……众人那充满了期盼和……一丝丝紧张的呼吸声。
沈青云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嗓子,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所有人,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虽然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启禀知府大人,各位恩师前辈,各位同科同年:学生沈青云,今日有幸,能忝列本科乡试之榜首,荣膺解元之名,与诸君同登此鹿鸣盛宴,心中……诚惶诚恐,感慨万千!”
他这番开场白,说得谦逊得体,不卑不亢,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荣幸,又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和得意忘形之态,赢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好感。`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
“学生出身寒微,家境贫寒,自幼便知求学之路的艰难与不易。若非朝廷广开贤路,不拘一格降人才;若非主考官们慧眼识珠,不以门第取英雄;若非各位恩师前辈平日里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栽培;若非父母家人的含辛茹苦和默默支持;若非各位同窗好友的切磋琢磨和互相砥砺……学生沈青云,何德何能,敢有今日这点微末的成就和……虚名?”
“故而,学生以为,今日这解元之荣耀,这鹿鸣之盛宴,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