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134章 文会之上较高下

第134章 文会之上较高下

欢的,是那种能首抒胸臆,针砭时弊,或者……能寄托自己那份超越时代的见识和……抱负的“言志之作”。

但是,他也知道,在这等万众瞩目,也……卧虎藏龙的场合,若是表现得太过“特立独行”,或者……“不合时宜”,恐怕……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他沉吟了片刻,脑海之中,渐渐地浮现出前世所读过的那些描写长安盛景的千古名句,以及……那些关于大唐开元盛世的壮丽画卷。

他将这些来自不同时空,不同维度的灵感和……意境,在自己的心中,进行着巧妙的融合与……重构。

渐渐地,一首虽然也带着几分“馆阁体”的工整和华美,却又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深沉的家国情怀的七言律诗,开始在他的笔下,慢慢地……成形。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莫恃朝来雨露早,请看昨夜几人愁。”

这首诗,前三联极尽描绘长安之盛,宫阙之巍峨,万国来朝之气象,以及朝会之后百官的雍容。然而,尾联却笔锋一转,以“莫恃”二字警醒,点出繁华之下潜藏的民生疾苦,寓意深远,发人深省。既有对盛世的赞美,又不乏对隐忧的洞察,可谓是……立意高远,匠心独运了。

当沈青云将这首诗呈上去的时候,在场的先生和学子们,无不为之动容,为之……拍案叫绝!

就连那位一向以严苛和……挑剔著称的国子监祭酒大人,在仔细品读了沈青云的这首《长安春望》之后,也是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惊喜和……赞赏!

“好!好一个‘莫恃朝来雨露早,请看昨夜几人愁’!”祭酒大人抚掌赞道,“此子……不仅有惊世的才华,更有这份难能可贵的,心系天下,体恤民情之仁心!此等见识,此等胸怀,远非寻常少年所能及啊!老夫以为,此诗……当为今日诗会之冠!”

一时间,整个瀛洲仙馆之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在了那个年仅十西岁,却己然展现出经天纬地之才和领袖群伦之风的少年身上!

沈青云的名字,以及他那首充满了警世意味和人文关怀的《长安春望》,再次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士林!

然而,就在众人纷纷为沈青云的才华而惊叹和……折服之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突然从人群之中,冷冷地响了起来。

“哼!不过是些拾人牙慧,故作惊人之语罢了!辞藻虽也还算华丽,意境也勉强可观,然则……终究还是落了斧凿痕迹,少了些浑然天成的大家气象!依晚生之见,此诗……最多只能算是中上之作,何足道哉?更遑论……为今日诗会之冠了!”

说话的,是一个身着月白色锦袍,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看起来约莫十七八岁,神情倨傲,顾盼之间自有一股迫人英气的年轻公子。

他此言一出,原本还算热烈的气氛,瞬间便又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转向了这位突然冒出来的,“不速之客”。

他们都想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敢在这等万众瞩目的场合,公然挑战这位新晋“西元解元公”的赫赫威名和……国子监祭酒大人的“金口玉言”!

“哦?不知这位小友高姓大名?对沈解元此诗,又有何……更高明之见解啊?”国子监祭酒大人闻言,眉头微微一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却也……并未立刻发作,而是不紧不慢地开口问道。

那年轻公子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而又带着几分挑衅的笑容,上前一步,对着祭酒大人和在座的诸位前辈耆宿,以及沈青云,朗声说道:“晚生萧远,字子瞻,乃是……京城国子监监生。对于沈解元此诗,晚生不敢妄言‘高见’,只是……略有几分不同之浅见,愿与沈解元……当面切磋一二,不知……沈解元可敢应战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