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炮身与回旋机构对接。
两名技工先将炮管缓缓吊起,吊索在空中微微摆动,林壹蹲下身最后一次确认定位轴孔的精度,他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定位销的配合间隙,仅有0.03毫米的误差,他满意地点头:“可以插入。”
“固定!”几名技工迅速将预热处理过的重型销钉稳稳敲入,锁紧之后,林壹旋转炮管试验俯仰阻力。
“声音顺畅,转动平稳,没有丝毫咬合!”林壹低声道。
随即他走向复进缓冲组件,取出主缸体与滑动活塞,用手指沾上专用润滑脂,小心地在活塞周边抹匀,再将活塞送入缸内。
“再说一遍,复进系统不能卡顿,这关系到射速与稳定性。”
他一边说一边推动活塞缓慢往复,确保密封圈与缸壁之间紧密贴合。
几名技工在一旁用笔记录,生怕漏掉一点关键细节。
“安装击发机构!”林壹取过击锤、击针、连杆、复位弹簧,依次对准加工好的滑道安装。
击针座上有一道极细的倒角,是他亲自铣出的,为的是减少后坐过程中的磨损点。
接下来是回旋平台与立柱装配,林壹监控着电动吊装机把炮架立柱垂首吊起,缓缓插入旋转基座。他站在一旁指挥:“再降一点,慢——对准主轴,别划伤固定面!”
落位、配合、试转,整个过程稳健如机械钟表。他用扳手拧紧每一枚高强度高碳螺栓,亲自打上扭矩测试值——每一处连接,都达到了他设定的安全冗余标准。
当炮盾与光学瞄准镜也就位,林壹后退一步,注视着这门崭新的俄制37毫米高射炮。
这不是哪家工厂的仿制品,是真正从钢坯中铣出来的正品,甚至比俄国兵工厂造的还要精密!
它代表着整个黄崖洞兵工厂的新跃迁!
林壹缓缓抚过冷冽的炮管,声音低沉却坚定:“高炮!我们也造出来了!”
技工们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掌声。
林壹微微一笑,转头看向周洋,“目前生产了几枚高爆弹?”
“三十枚!”
“好!走!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