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他语气平稳得像刚从办公室会议室里走出来一样。
“好就行!”
他搀着林壹下了舱梯,刚一落地,众人便一拥而上。
没有谁去组织,也没有谁去带头,但一只只粗糙的手、一张张染着金属屑的脸,全都围了过来,一句句打着颤的声音此起彼伏。
“厂长,咱们的飞机真的飞上去了!”
“我刚才看着它冲天那一下,心都提起来了。”
“您飞得真稳!比我们想得厉害一万倍!”
“以后,咱们水窑厂不光能造枪炮坦克了,也能造飞机!”
林壹笑着点头,一一回应。
几名技术员己将便携测速仪、地面记录板搬上跑道边的测台,开始整理飞行时序笔录与测速标志点的比对图。
测绘员蹲在地上,一边用铅笔在图纸上勾线,一边核对航线偏差与姿态回执。
测试专员捧着纸质飞行记录簿,逐条翻查油门反应、舵面偏移幅度与每个转向点的时间节点。
有人蹲在起落架下,检查减震柱回弹状况与油封渗漏,也有人拎着听诊棒贴靠在发动机整流罩上,仔细听着气缸组冷却过程中的轻微响动,确认有没有杂音或金属摩擦声。
这一切都井然有序,甚至不需要林壹发令——每个人都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
林壹望着忙碌的人群,眼角浮出一丝笑意。
他没有立即参与其中,而是悄然退开两步,走到战机左侧主翼下方,抬头望向那漆面下还带着打磨痕迹的铆钉线。
他太熟悉这条线了,整整七百一十七颗铆钉,从他设计图上标出,到试工、打样、装配、紧固、验钉,每一道程序、每一个节点,都埋着厂里几百人的心血。
现在它首飞成功了,林壹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老刘。”他转头喊了一句。
刘科长擦了把脸,跑了过来。
“是时候准备量产试制了。”林壹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