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159章 医疗物质的匮乏

第159章 医疗物质的匮乏

1914年11月5日,赣南通往岭南北部的山道上。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

蜿蜒的队伍如同一条疲惫而沉默的巨蟒,在初冬萧瑟的山岭间缓缓蠕动。一支岭南防卫军的部队,正押运着从林州、西华山浴血夺来的宝贵精矿,踏上返回岭南的艰险归途。

沉重的骡马车队载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是沉甸甸、闪烁着暗灰色金属光泽的钨砂精矿。

每一袋矿石,都浸染着士兵的汗水和鲜血,承载着涯州工业基地崛起的希望。

然而,护送这些“精矿”车队的士兵们,脸上却难掩疲惫和悲怆。队伍中,伤兵的比例高得惊人。

简易担架上,呻吟声不绝于耳。许多士兵的军装破烂不堪,沾满了泥泞和早己凝固发黑的血迹。连续的血战、长途奔袭和紧绷的神经,让这支胜利之师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慢点!稳着点!这车矿石比你们的命都金贵!大帅等着它造枪造炮呢!”一个胡子拉碴的运输连长沙哑地吆喝着,小心翼翼地指挥着骡马通过一段湿滑的陡坡。

他看着队伍中那些年轻而苍白的伤兵面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胜利的果实,总是如此苦涩。

韶州,临时搭建起的野战医院内。

浓烈的消毒水和血腥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气味。巨大的营房里,简易的木板床上躺满了痛苦呻吟的伤兵。断肢的、腹破肠流的、血肉模糊的…惨状触目惊心。

医生和护士们脚步匆匆,汗水浸透了他们的白大褂(很多是用床单临时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沉重。/w*a′x?s\w`.*c~o`m?药品和绷带极度短缺,手术器械在反复使用中己经钝化。

“止血钳!快!他动脉破了!”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带着哭腔喊道,双手死死压在一个腹部被炮弹片切开、鲜血狂涌的士兵伤口上。军医满头大汗,手在颤抖,眼前是不断流失的生命。

“吗啡!还有吗啡吗?这个兄弟快疼死了!”另一个角落里传来焦急的呼喊。

“纱布…纱布没了!用…用开水煮过的旧绷带顶上!”护士长声音嘶哑,眼中布满血丝。

第1师师长李先忆和参谋长在野战医院负责人的陪同下,沉默地走过一排排病床。每一声呻吟,每一张痛苦扭曲的脸庞,都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们心上。攻克林州、夺取西华山的辉煌胜利,在此刻显得如此沉重。

“师座…”野战医院院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军医,声音哽咽,“药品…尤其是吗啡和外科缝合线…几乎耗尽。重伤员…感染率超过六成…我们…我们尽力了…”

李先忆看着一个才十六七岁、失去了一条腿、在昏迷中仍不断呓语着“冲啊”的小兵,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对院长沉声道:“我知道了。你们己经做得很好。我会立刻向大帅和后方求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药品运上来!每一个兄弟,都是我们的手足!绝不能放弃!”

椹川,“龙宫”船厂深处,代号“龙渊”的绝密洞库。

与前线血腥惨烈的景象截然不同,这里灯火通明,巨大的空间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金属的敲击和德语、汉语交织的指令声。!看!书_屋-小*税*惘+ `勉.费\岳-黩/

空气里弥漫着机油、焊接烟雾和钢铁灼热的气息。巨大的潜艇分段在龙门吊下缓缓移动,焊枪喷射着刺眼的蓝色弧光。

邓贤在周慕云、龙破武以及德国工程师汉斯·克劳泽的陪同下,站在一个巨大的干船坞旁。

船坞里,一艘线条流畅、黝黑发亮的潜艇艇体己基本成型,正在进行最后的耐压壳体焊接和水密测试。这就是第二艘仿德UB-I型潜艇——“潜蛟二号”,比一号艇工艺更成熟,也更大一些。

“克劳泽先生,‘潜蛟二号’的进度能否再加快?”邓贤的目光紧盯着船坞里忙碌的景象,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迫。

前线巨大的伤亡数字和药品短缺的报告,像巨石压在他心头。他迫切需要更强的水下力量,打破封锁,开辟更安全的物资通道。

克劳泽,这位严谨的德意志帝国工程师,扶了扶眼镜,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回答:“尊敬的将军阁下,速度和质量,永远是一对矛盾。‘潜蛟二号’的壳体焊接采用贵方提供的‘钨铬钒-2’合金钢,强度更高,但焊接工艺要求也极其苛刻。我们己经在三班倒赶工。强行提速,焊缝质量无法保证,下潜深度和安全性将大打折扣。”他指了指旁边正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