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的,是为皇上分忧的,不能在这个时候给皇上找麻烦。”
徐阶不露声色地断了严嵩想请嘉靖圣裁的念头,转而又道:
“虽然将倭寇彻底清剿,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可也要考虑一下如今大明的现状。”
“军需提供不上来,仗就没法打,虽然有些遗憾,可事实就是这样。”
张居正也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没有军需和军备和足够的兵员补充,胡宗宪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算是真的出了海,也未必能毕其功于一役。”
“我的意思是,等到皇上出关之后,再将这件事呈报给皇上,该论功行赏的论功行赏,至于要不要让胡部堂出海,等到皇上出关之后再做定夺。”
听着张居正的话,严嵩不由得皱了皱眉道:“可倭寇在海上本就来去如风,皇上闭关玄修不知何时出关,军机转瞬即逝,如此好的良机,岂不就错失了?”
“严阁老说的是,可谁又有一定的把握,能给胡宗宪提供足够的军需,确保他一定能将倭寇全部剿除?”
“国库和兵部是没有银子了,江南的赵贞吉也己经到了强弩之末,无法给胡部堂提供更多军需支持他抗倭的大事。”
见到徐阶和张居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话里话外都是要阻止胡宗宪出海抗倭的意思,严嵩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只感觉到一阵无力。
如今的内阁重臣中,李春芳是个最会和稀泥的,只要没人问他,那就一句话都不说。
要是问了他,那就模棱两可地请两位阁老拿主意。
至于陈以勤,更是裕王府的讲官,名副其实的清流党。
在清流党中的地位仅次于徐阶三人。
可他又不甘心这么大的一桩功劳就这么错失良机,于是便只好退而求其次道:
“那不妨内阁就下一纸公文,准许胡宗宪自行募兵筹措军需。”
“他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也主持了这么多年抗倭的战事,这次出海,需要多少兵员,多少船只,多少火器和辎重,他心里也是有数的。”
闻言,徐阶不由得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张居正。
却见张居正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毕竟身为兵部侍郎,张居正很清楚,没有朝廷的大力支持,就算是胡宗宪自行募兵筹措军需,也远远不够他出海作战的。
得到了张居正的答复之后,徐阶这才说道:
“严阁老这是谋国之言,胡宗宪在江南主持抗倭多年,如今战事好不容易到了这个地步,若是就如此结束,确实太过可惜。”
“可朝廷又支应不起他,也就只能如此了,你我共同署名之后,八百里急递送到江南,好让胡宗宪第一时间开始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