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起,早晚有一天大明即便是没有内忧外患,也会被这些宗室所拖垮。”
以嘉靖皇帝的政治敏锐,自然能判断出朱载圳的这番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将来有可能真的会出现这样的一天。
但嘉靖皇帝却没有说话,只是静待着朱载圳的下文。
只听朱载圳继续说道:
“再加上这些宗室桀骜难驯,所以儿臣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他们移藩出去自力更生,祸害他国,总比祸害大明的好。”
闻言,嘉靖皇帝还真有些意动。
在他看来,这些宗室的存在确实是麻烦的很。
更是不能亏待了他们。
朱载圳的话很明显能让自己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再加上正如朱载圳所说,这些宗室中不乏有仗着辈分倚老卖老之人,更有觊觎皇位心怀叵测之人。
嗯,不管真有假有,反正嘉靖皇帝就是这么想的。
朱载圳的话无疑给了他一种新思路。
见嘉靖此时正顺着自己的思路沉思,朱载圳只好又继续道:“远的不说,只说我大明附属之朝鲜国,交址国,安南国,降而复叛,叛而复降。”
“如今天下人人都说我朱家之宗室空耗朝廷钱粮俸禄而无尺寸之功,所以儿臣想,反倒不如将他们移藩到境外。”
“一来可以震慑那些藩属国,昔年三宝太监下西洋,还带回了堪舆图,一些藩王也可以移藩到一些蛮荒之地,教化那些蛮夷,彰显我天朝国威。”
“更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使这些宗室有开疆拓土之功。”
其实听到这里,嘉靖皇帝意动归意动。
但心中的疑虑并没有打消。
“可若是他们手中有了兵权,有了外邦之民心,站住脚跟之后反过来攻打大明,又该如何?”
其实当时朱载圳听苏沐讲解时,也问过这样的问题,此时听嘉靖问起,便毫不犹豫道:
“回父皇,宗室移藩外邦,与我大明所隔何止千万里?”
“他们即便是想要如此,没有足够的后勤,又能如何?”
“况且以我大明之国力,何惧之有?”
听着朱载圳的话,嘉靖皇帝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按你所说,他们从外邦打大明,后勤难以为继,那他们从大明去打外邦,就能有足够的后勤支撑了?”
“届时难不成让国库了,让兵部给他们供给后勤不成?”
朱载圳解释道:“回父皇,这就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了。”
“朝廷只是给他们一个这样的选择,招募兵勇,筹备军需,就让他们自己来吧。”
“对于他们来说,朝廷能恩准他们出境去开疆拓土,己经是极大的恩赏了,总不能将外邦都给他们平定好,他们依旧不出力吧?”
嘉靖皇帝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倒不是觉得朱载圳所说的有什么不好。
但生性多疑的他却总感觉有些不放心。
毕竟这么多的宗室都放出去,虽说远了些,但总归有些养虎为患的嫌疑。
见到嘉靖皇帝不说话,朱载圳只好开始恳求道:
“父皇,儿臣还有话要说。”
“奏来。”
得到准许之后,朱载圳这才道:
“儿臣以为,此策可让我大明日后再不用因为宗室人口过多,俸禄负担过高的问题而发愁。”
“更是能将国策顺利推行。”
“而更重要的是,日后天下百姓再不会说我朱家的宗室真的就像养猪一般。”
“这些年这些宗室在封地无恶不作,天下百姓早己苦这些宗室久矣!”
端坐在御座上的嘉靖皇帝道:
“话虽如此说,但毕竟是太祖高皇帝之后。”
“我太祖高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大功于百姓。”
“我朱家人世代受百姓供养,又有何不可?”
“朕若是用你之策将这些宗室放出去,这些宗室会怎么看朕?”
其实嘉靖说是担心自己的名声在宗室中会受影响,但实际上,还是觉得他们带兵出去开疆拓土然后在自己身边不断发展,说不定哪天就给自己来一下有些膈应。
因为不管朱载圳怎么解释怎么说,他们总归是做了极远的土皇帝,甚至到时候首接就跟大明脱离了关系。
如此比较起来,嘉靖皇帝还是更希望能将他们圈养在身边的。
见嘉靖皇帝陷入了沉思,朱载圳便只好又道:
“父皇,太祖高皇帝的功绩,千秋万代也难有帝王能够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