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坐您的车。”
老甘叔手忙脚乱的抱住,手足无措,“你这娃娃忒客气,我是老贫协,给知青赶车都是应该的。”
说着还想还给她,可一看大白馒头上沾了他的指头印,这下更是脸皮发烧。
施琦玉最不喜欢和人拉拉扯扯,兀自上马车。
问他,“老甘叔,从这儿到大队要多久?”
老甘叔想起大队长让他接到人早些回去,只好小心地将两个馒头塞进衣服里贴胸放着,挥鞭子赶马。
“要是走路得两个小时,坐马车牛车快些,不到一个小时。像队里有自行车的,骑得快半个小时就到了。”
“这会儿大队还有活吗?”
“有,怎么没有。眼下要收苞米、花生、大豆。”
“等粮食晒干脱粒后到粮站交公粮,再收秋萝卜、秋白菜,各家这时候也种点大蒜、洋葱、菠菜,这一年的农忙就算结束,再就是猫冬。”
许是两个馒头起了作用,老甘叔细心给她介绍。
施琦玉暗暗松了口气,看来秋收快结束了。
这时候的农活基本上都是人工,尤其秋收,能累掉半条命。
她打心眼里不想吃这个苦。
马车晃晃悠悠出了公社。
渐渐的,道路两旁开始看见绿色,远处露出半黄半绿的山林。
偶尔一阵风吹过,手和脸吹得有点冰凉。
拐过一道弯,前面出现三个人。
听到声音回头,是三个女人,正好老中青三代。
大娘背着筐,中年女人提着篮子,年轻的那个梳着两条辫子,背着打了好几个补丁的布包。
中年女人招手,“叔,今天队里不是运苞米,你咋来公社了?要早知道你来,我们就等等再走。”
施琦玉这才看清她的样子,是个驼背,矮墩墩的,五官有些放大,看起来有些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