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墙用石头垫着破木板,木板上堆着粮食,大部分是红薯、玉米、土豆,没看见细粮。
出了厨房往菜地去,才发现厨房后面挖了一口井,用水很方便。
正房后面是茅房,不用靠近施琦玉都闻到了那股味道。
施琦玉看了眼就回来了。
进屋里先把行李打开,床铺好,琐碎的东西放行李箱,洗漱用品摆在外面。
再把换洗的衣服等用布包好放在床头。
左右打量了下,觉得还差装东西的木箱。
三点多,她找到老甘叔家。
也是运气好,正好碰上老甘叔拉马回来喝水。
听到她的来意立即道:“行,我先给你把粮食拉回来。”
“您现在在忙地里的活吧?会不会不方便?”
老甘叔示意她上车,“没事,本来老黄今天就休息,又跑了趟公社,它早累着了,我打算再去两趟就不去了。”
没耽误正事就行。
施琦玉上了马车,路上问他大队谁会做箱子。
他挠了挠头,“你要是不讲究手艺就去我家看看,我和老大空闲会做些木匠活。”
“行,只要能装东西就成。对了,我还想做些架子之类的,您那儿都有吗?”
老甘叔语气里有些自得,“我老大手艺还行,一般的木匠活都能干。”
施琦玉便和他说定到时候上门去。
到大队部,施琦玉见到了钟支书,他关心了几句,看起来是个和蔼的老者。
把条子给何会计,对方像是失忆了一样,对她态度温和,没有丝毫刁难。
绕过正房,后面是一长排石头砌的屋子,又高又宽敞,一排五间,正是大队的粮仓。
最近刚下新粮,每间仓库里都堆得满满当当。
透过院墙,能看见左边的场院,里面晒满粮食,有老人和小孩儿在周围转悠着赶鸟、翻晒。
施琦玉好运吃到今年的新粮。
六点,知青们陆续回来,热情的和她打招呼。
施琦玉问蔡芬芬粮食都是怎么保管的,对方说厨房后面有个地窖,放里面就行。
领着她过去的时候忽然懊恼道:“我忘了提醒你,称粮食的时候要盯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