祉。只是这些年的隐居生活,让我看透了太多。朝堂之上,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为了一己之私,不惜牺牲无数百姓的性命。我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战争和杀戮,见过太多的家庭支离破碎。我不想再让自己卷入这样的纷争之中。”
曹参仍不死心,继续说道:“沛公与那些人不同。他出身低微,深知百姓疾苦,从沛县起兵至今,始终以百姓为先。他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而且,沛公对侯爷是真心诚意,若侯爷出山,定会委以重任,让您尽情施展才华。”
李超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语气平缓却不容置疑:“曹将军,您的话我都明白,但我心意己决。这山间的生活虽然清苦,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每日读书、种菜、练剑,与山水为伴,倒也逍遥自在。还望将军不要再劝了。”
眼见李超态度坚决,曹参心中满是无奈。但他仍不愿放弃,又从天下大势、百姓疾苦等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说服李超。然而,无论他如何劝说,李超始终不为所动。
天色渐晚,曹参知道今日己无法说服李超,只好起身告辞:“既然侯爷心意己决,曹参也不便强求。但沛公求贤若渴,对侯爷的才华十分仰慕。若侯爷日后改变心意,随时可来灞上,沛公定会亲自迎接。”
李超将曹参送到门口,抱拳道:“有劳将军远道而来,还望将军向沛公转达我的歉意。”
曹参带着满心的遗憾,骑马返回灞上。一路上,他不断思索着如何才能打动李超,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请动这位大才。
回到灞上,曹参立刻前往刘邦的营帐复命。刘邦正在焦急地等待,见曹参回来,急忙迎上前去,问道:“曹参,事情办得如何?李超可愿意出山?”
曹参满脸愧疚,单膝跪地:“主公,末将无能,未能请动李超。他心意己决,不愿再涉入尘世纷争。”接着,他将此次前往陇西的经过,以及与李超的对话,详细地向刘邦禀报了一遍。
刘邦听完,眉头紧锁,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过了许久,他才停下脚步,说道:“李超既然如此坚决,想必是对当下的局势和各路诸侯失望至极。此事不能强求,需从长计议。”
张良上前说道:“主公勿忧。李超隐居多年,骤然出山,确实需要时间考虑。此次曹将军前去,虽未成功,但己向他表明了主公的诚意。我们可再派人前去,多与他沟通,让他了解主公的志向和为人。相信假以时日,定能打动他。”
刘邦点头道:“子房所言极是。萧公,你觉得接下来该如何做?”
萧何沉思片刻,说:“我们可以先了解李超在陇西的生活情况,看看他有什么需求和顾虑。另外,也可以让陇西的一些德高望重之人,去劝说他。同时,我们在灞上这边,继续广施仁政,发展势力,做出一番成绩。或许当李超看到主公真的是在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而战,他会改变心意。”
刘邦听后,大感振奋:“好!就依萧公所言行事。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请李超出山,助我成就大业!”
此后,刘邦一边按照萧何的建议,在灞上积极发展势力,推行仁政,安抚百姓;一边又多次派人前往陇西,与李超沟通,表达自己的诚意。而李超,虽然依旧隐居在那片山谷之中,但他也开始默默关注着刘邦的一举一动,心中的想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