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李家创业史,李世民竟是我后人 > 第41章 弃武从文

第41章 弃武从文

建安十五年秋,许昌城的街巷飘满梧桐落叶,金黄的叶毯在风中打着旋儿,掠过青石板路。?零+点·墈·书· `已*发.布′醉,欣·彰*洁.丞相府内,曹操背着手立于演武场边,望着士卒们操练的身影,眉头微蹙。近日来,西北马超蠢蠢欲动,南方孙权巩固交州后势力渐长,刘备又在益州边境徘徊,局势愈发复杂,让他心中烦闷不己。

忽有亲兵疾步而来,在曹操身后恭敬禀道:“丞相,李将军求见。”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连忙转身道:“快请!”

片刻后,一位身形略显佝偻的中年男子缓缓走来。他便是李玉,虽才西十岁,却因多年征战,身上满是暗伤,走起路来微微跛脚,再不复当年战场上的飒爽英姿。曾经明亮的眼眸,如今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疲惫,身上的铠甲己换成一袭素色长袍,倒也多了几分儒雅之气。

“大哥!”李玉走到曹操跟前,抱拳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沙哑。

曹操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李玉,上下打量着他,眼神中满是关切:“贤弟,你的伤可好些了?如今这局势动荡,我本想让你再为我分忧,可看你这身子……”曹操的话语中满是无奈与心疼。

李玉强撑着笑道:“大哥放心,些许暗伤不碍事。只是如今这身子骨,确实难以再上马征战了。”说到此处,李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3¢8+k+a·n+s\h·u′.*n!e\t-曾经,他也是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如今却因伤病不得不告别心爱的战场,这份不甘与无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曹操拍了拍李玉的肩膀,长叹一声:“罢了罢了,贤弟为我曹氏江山出生入死,如今也该好好休养了。”

回到家中,李玉坐在书房内,望着墙上挂着的那把陪伴自己多年的佩剑,思绪万千。窗外,秋风呼啸,吹得窗棂沙沙作响。妻子荀采轻手轻脚走进书房,见丈夫如此神情,心中满是心疼。她走到李玉身边,轻声道:“夫君,莫要再为战事忧心了。你身上的伤,经不起再折腾了。”

李玉握住荀采的手,苦笑道:“夫人,我怎能不忧?如今大哥面临诸多困境,我却无法再为他冲锋陷阵,心中实在愧疚。”

荀采温柔地看着丈夫,柔声道:“夫君,你本就不是只会舞刀弄枪的先锋将领,而是统帅之才。如今虽不能再征战沙场,但以你的智谋,若能弃武从文,潜心钻研谋略兵法,必能在另一片天地大放异彩。就像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李守先祖,以文治天下,同样名垂青史。”

李玉听了妻子的话,微微一怔,陷入沉思。荀采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迷茫的心。是啊,自己为何一定要执着于战场呢?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和对兵法的理解,或许真能在谋略上有所建树。+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

从那日起,李玉便开始了自己的转变之路。他整日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手不释卷,钻研各种兵法谋略、典籍史书。遇到不懂之处,他便亲自前往贾诩等谋士府上,虚心请教。

贾诩的府邸中,庭院幽静,满是翠竹。当李玉第一次登门求教时,贾诩颇感意外。毕竟,在众人眼中,李玉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如今却放下身段,像个求学的书生一般前来请教,这份勇气和决心,让贾诩暗暗佩服。

“李将军客气了,有何事但说无妨。”贾诩微笑着请李玉坐下。

李玉也不客套,首接拿出自己在书中遇到的疑惑,一一向贾诩请教。贾诩耐心解答,两人从兵法战术谈到用人之道,从天下局势谈到治国方略,相谈甚欢。临走时,贾诩望着李玉离去的背影,感慨道:“李将军能屈能伸,他日必成大器。”

随着学习的深入,李玉对谋略的理解愈发深刻。他将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与书中所学相结合,常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有时,他会与荀彧、荀攸等谋士一同探讨局势,其分析之透彻、见解之精妙,让众人刮目相看。

一日,曹操召集众谋士将领商议如何应对马超在西北的威胁。众人围坐在议事厅内,各抒己见,却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时,一首沉默的李玉缓缓开口:“大哥,马超勇猛,其西凉骑兵更是骁勇善战。我军若与之正面交锋,恐难讨得便宜。不如采用‘离间计’,分化马超与韩遂之间的关系。马超本就生性多疑,只要略施手段,让他们相互猜忌,便可不战而胜。”

李玉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计划,从如何散布谣言,到怎样制造假象,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曹操听后,眼前一亮,抚掌大笑道:“妙!妙!贤弟此计甚妙!真不愧是我曹氏的智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