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就联系各地的同志,商量具体细节。"
苏婕起身,整理了一下旗袍:"事不宜迟,我这就安排人给叶帅回电,说明我们的初步计划。钉子同志,咱们可得抓紧,抗日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
宋之仁也站起身,郑重地说:"苏老板,这次任务意义重大。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苏婕莞尔一笑:"宋先生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抗日,分内之事。"她转身走向后台,旗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宛如一朵盛开在乱世中的花。
俗话说好事成双,宋之仁和苏婕在5日后,收到了总部的嘉奖令,以及115师正式任命书。
这日宋之仁刚夹着牛皮公文包,低头避开巡逻的伪军,推开“夜归人”虚掩的后门。楼梯转角处,苏婕正倚着雕花栏杆,手里把玩着一支镀金钢笔。
"宋副部长来得正巧。"她故意拉长声调,钢笔尖在晨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总部的信鸽,可是扑棱棱落了两回。"
宋之仁心头猛地一跳,知道这是又有电报到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跨上台阶。苏婕早有准备,转身推开密室木门。昏暗的房间里,发报机的指示灯明明灭灭,桌上整整齐齐码着三个牛皮信封,火漆印上的"绝密"字样鲜红刺目。
"先看这个。"苏婕抽出最上面的信封,封口处印着八路军总部的五角星,"昨天夜里加急送来的。"
宋之仁手指发颤地拆开信封,泛黄的信纸上,罗帅的字迹刚劲有力:"兹任命宋之仁同志兼任115师后勤部副部长,统筹江浙沪物资调配事宜..."后面的字在眼前模糊成一片,他深吸一口气,喉咙发紧。
要知道此时的八路军一共只有三个师的正规编制,自己这个后勤部副部长可是实打实的正团级干部,比亮剑中李云龙的老乡,386旅后勤部的张主任要高一个级别。
而且宋之仁还可以借助这个职位得到115师的人员补充,最起码不再缺少行动队员,也就不再担心有小人在背后使绊子,给地下组织上海站安排其他领导。自己这个地下组织上海站负责人的身份算是坐稳了。
"我说什么来着?"苏婕从他僵首的手中抽走任命书,"上次运磺胺时,我就瞧出叶帅看好你。现在好了,115师后勤部副部长的头衔往这儿一挂,我们也要沾您的光,算是半个正规军了?"
宋之仁缓缓坐下,后腰己经湿透了。三个月前刚接手上海站时,那些质疑的眼神仿佛还在眼前——出身同盟会家庭,又是军统,突然"改邪归正",谁能轻易相信?如今这张任命书,不只是头衔,更是组织烙在他背上的钢印。
"还有这个。"苏婕又递来第二个信封,火漆印上的"临时"二字被红笔重重划去,"上海站负责人,这下算是板上钉钉了。"她故意眨眨眼,"钉子同志,哦不,该改口叫宋站长了?"
宋之仁忍不住笑出声,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快些:"老宋就行。咱们干这行的,名字越普通越好。要是在街上被人喊'宋站长',保准招来麻烦。"
"老宋?"苏婕挑眉,指尖绕着鬓边碎发,"听着倒像弄堂口修鞋的大爷。"
"修鞋大爷好啊。"宋之仁将任命书仔细折好,塞进贴身口袋,"你没听说过?情报员就怕太体面…"
正说着,密室的木门突然被轻轻叩响。苏婕快步过去,从门缝接过一张纸条,回来时眼睛亮晶晶的:"第三封电报,总部要往上海增派三个情报小组,二十来号人呢!"
宋之仁霍然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有了人手,就不愁顾此失彼,不愁无人支援,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组织彻底接纳了他。
"苏老板,"他难得露出孩子气的兴奋,"咱们得赶紧收拾几处落脚点。南市纺织厂的仓库可以腾出来,还有法租界那栋三层小楼..."
"急什么?"苏婕按住他肩膀,"先喝口茶降降心火。"她转身倒了两杯茉莉花茶,"新来的同志得有个接应流程,总不能大摇大摆往你家里领。依我看,先让他们在歌舞厅当几天'服务生',熟悉环境再说。"
宋之仁端起茶杯,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往下淌,烫得眼眶发热。这些天的担惊受怕,此刻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暖意。
"老宋这个称呼,"苏婕突然说,"听着倒真有几分革命同志的味道。不像军统那边,张口闭口'长官、长官'的,酸得很。"
宋之仁放下茶杯,郑重道:"酸归酸,但身份变了,行事更得小心。以后歌舞厅的眼线得加密,运输路线也得重新规划。"
"行了行了,宋副部长!"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