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沦陷区,也因为情报线被打穿,日军首接杀伤咱们的交通线,很多人小时候看过的英雄事迹,很多都是情报线出问题造成的惨案。宋之仁穿越过来,就不能让这些悲剧发生。
"戴同志说的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宋之仁突然开口,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他走到斑驳的地图前,指尖划过长江三角洲的蜿蜒线条,"但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顾正红同志牺牲前,法租界巡捕房突然增派三倍警力?"他从口袋掏出张皱巴巴的剪报,油墨在雨气中晕染,"这是《申报》记者冒险留下的证据——工部局档案显示,有'友邦人士'提前三天通风报信。"
戴小明的瞳孔骤然收缩。宋之仁知道,对方根本没料到他掌握这些细节。1938年的组织还沿用着旧有的单线联络模式,却不知日军早己培养出大批"双面间谍"。
"上个月给115师运送物资的行动,"宋之仁突然话锋一转,从木箱底层翻出叠得整齐的布告,"日军到现在还在追查'神秘运输队'。为什么?因为我们启用了全新的情报传递方式。"他展开地图,用红笔圈出十几个普通商铺,"我们的安全屋采用三重加密,出货的时间完全随机,筹集物资和运输队分开,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不会暴露整条情报线。"
仓库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朱治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第一次出现犹疑。宋之仁知道,这些超前的防范措施,在习惯传统工作方式的同志们看来,近乎天方夜谭。但他更清楚,此刻必须让所有人明白: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只会搞"白色恐怖"的国民党,而是拥有成熟情报体系的日军。如果不及时转变思路,等待组织的将是更残酷的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