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而不是任其逍遥法外!”
“退朝!”
朱靖煊转身就走,丝毫不给百官反驳的机会。
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和官员们争辩,一是根本争辩不过他们,二是这件事本身就不好讨论。
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皇帝的意志所做成的,任何的辩驳都是对权威的一种损耗,所以唯一要做的就是冷处理。
等到诏狱的审问结束后,将结果摆在百官的面前,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到那时讨论的就是该怎么处罚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到时候就可以翻篇了吗?
当然不会,因为这所有的行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记忆。牢牢印刻在人们心头。
朱靖煊回到御书房,心中烦闷不己。他深知此次与百官的矛盾己深,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更大的动荡。
此时,冯玉匆匆赶来,“陛下,百官们在午门外跪请,要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靖煊眉头紧皱,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让他们跪吧,朕倒要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
“算了,叫各部明公们来。”
冯玉:“陛下,明公们己经在殿外等候了。”
不一会儿,各部堂官就来到了御书房,一番见礼过后。
朱靖煊开口道:“那些在午门跪着的人你们也看见了,说说吧,要怎么让他们回去,朕是不想再动锦衣卫的!”
左都御史史秉义回道:“陛下,这件事就交给臣来办,臣定会让那些御史回班的。”
朱靖煊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就先去,把人劝回去了。”
史秉义拱手称是,连忙赶往午门。
史秉义匆匆赶到午门,只见百官们黑压压地跪在地上,神情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到众人面前。“诸位同仁,陛下心意己决,咱们再跪下去也是徒劳。当下局势复杂,厂卫行事虽有争议,但也是为了朝廷安稳。”
众人中有人抬头,大声道:“史大人,厂卫残害忠良,此等恶行怎可姑息?”
史秉义皱了皱眉,说道:“陛下说了自会辨别忠奸,给天下一个交代。咱们这般跪着,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陛下觉得是在逼宫。”
众人交头接耳,犹豫起来。史秉义接着道:“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好,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如先回班,静等陛下处理结果。”
“难道尔等忘了嘉靖遗事乎?”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有人起身,接着越来越多的官员站了起来。
史秉义松了口气,转身回到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