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都被调动了,吏部、礼部、工部都在为此准备着。
被推荐的官员的简历被一个个收集起来,他们的生平、政绩,乃至于祖上三代都被查得一清二楚。
这些资料被分成数份,进入了各部门的档案室,以及司礼监的档案室,作为后备资料,以防万一。
早朝过后,拓明衍以及俞耀辉就带着众人来到了文华殿后的御书房。
御书房是皇帝读书、藏书之处,环境相对安静私密。
对于一些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讨论的机密事务,或者皇帝与亲近大臣探讨学术、文化相关且涉及政务决策略问题时,就会选在御书房。
当然大多数时候在乾清宫。
“各位爱卿,不必多礼,赐座。”朱靖煊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免礼。
“谢陛下。”众人道谢后,按照位次坐在放好的椅子上,严整肃穆。
朱靖煊看着明公们的姿态,以及他们绯色官服,感觉一阵恍惚。
他们的颜色气质好像己经与宫殿融为了一体,与大明交融。
朱靖煊回过神来,正色道:“此次政务学院一事,关乎我大明未来官员培养与新政推行,诸位准备如何,都说说吧。”
俞耀辉率先起身道:“陛下,依臣之见,此次学习内容需兼顾各方,经济民生、军事边防不可偏废。可设不同课程,让学员按需选择。”
兵部尚书曾庆丰接着说:“陛下,臣以为关于军事边防的课程不需要太多,他们作为文官,可以适当了解军事,但是没有必要详细学习。
更何况短时间内也学不会,更学不好。到时候一群半吊子去插手军事,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朱靖煊重重点头,格外认同这个说法,他最痛恨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说的就是那些言官御史插手军事,干扰前线战事,甚至凭借一些无端揣测,让皇帝临阵换将。
没错,说的就是你,崇祯!
其他大臣也纷纷发表看法,户部尚书张义堂提议增加海外贸易相关课程,以后负责海外贸易的管理,以及关税等经济的管理。
刑部尚书毛英则认为应加强律法学习。
朱靖煊认真倾听着,不时点头。
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毛英说道:“对了,那些犯官的处理结果怎么样了?把结果给朕。”
毛英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自己要死了,他就知道陛下要问这件事,然后在政务学院开学之前处理掉,给那些学员看看,这也是杀鸡儆猴了。
唉,想太多也是一种烦恼啊。
朱靖煊看到毛英的表情,就知道他把结果带过来了。
朱靖煊笑着说:“别闭眼了,把结果给朕吧。”
毛英从怀里拿出折子,交给过来的冯玉。
朱靖煊翻开,大致扫了几眼,里面的内容和之前商议的差不多,按照犯罪程度来判刑,处罚。
朱靖煊合上折子,放到一旁,说道:“很好,朕以为行刑的日子就放在开学典礼的前一天吧,这样也算是一种警示了,而且很有意义,意味着旧官风的离去,新官风的开始。”
“陛下圣明。”
说完这个事,话题又转到政务学院上了。
拓明衍沉思片刻,说:“陛下,选拔学员时,除政绩外,还应考量品德与创新思维,如此方能选出真正可堪大用之人。”
朱靖煊眼睛一亮,赞许道:“拓卿所言极是。此次政务学院,朕要亲力亲为,定要为大明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一批德才兼备之人。”
众人又称陛下圣明。
随后,朱靖煊与大臣们又详细讨论了启明大典的流程与细节,首至太阳高悬头顶,朱靖煊才让众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