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几乎是全大明都在关注这件事,甚至有人为了观看行刑,提前几天来的京城。
刑部尚书毛英起了个大早,穿着朝服,坐在监刑台上,等待着日头缓缓升起。
朱靖煊也早早穿着龙袍,摆驾午门城楼,观看行刑。
刑场在午门前的御街上,摆出了老远,一次斩首一百余人,虽然比不上明初的那几个大案,但也不少了。
大理寺卿陆耀祖在刑场之间穿梭,不断的审查着。
这些人己经在监牢里被刑部和都察院点检过一遍,大理寺刑场是第三次点检,验明正身了。
能在三次验明正身之下把人给偷偷换掉,有这么大的本事,怎么不去做皇帝?
毛英一手拿着笏板,一手提着下摆,走到了午门之下,抬头大喊:“臣毛英,领命督办扰乱大明经济一案,和众三百三十二人,其斩首者一百六十七人。
罪首官商勾结,贪污官银,欺压百姓,故意扰乱经济,意图阻挠朝廷政令,视国家朝廷于无物,臣以大明律,请求天诛罪孽。”
毛英喊完,将手中的奏疏呈送给了等待的小黄门,小黄门一溜烟的跑上了城门,将奏疏递给了冯玉,冯玉呈送御前。
确认无误后,朱靖煊下印,坐首了身子说道:“准。”
“准!”冯玉将奏疏传下,一甩拂尘,大声的喊道。
奏疏在小黄门手中流转,而皇帝陛下的天音也在一声一声的向下传递,大汉将军得令,向前一步,齐声喝道:“准!”
皇帝的旨意贯彻刑场。
毛英拿到了奏疏,走到主刑台上,高喊:“奉陛下赦谕:斩!”
毛英将刑牌猛地抛了出去,刑牌落地,行刑开始。
场上一片静寂,人们注视着一个个刽子手们将案犯都摁在了铡刀之下,将写着姓名籍贯的亡命牌摘下。
从怀里掏出了一把撬骨刀,插进了脊椎骨中,轻轻一转,案犯便没了生息。
这意味着案犯在斩首之前就己经死了。
刽子手高举铡刀,随着号角声鼓声阵阵,在牙旗的挥舞下,应声而落,人头滚滚!
鲜血淋漓,鸦雀无声。
天地在此刻仿佛失去了声音。
只听见即将要面临死亡的孩子的害怕地哭喊,随着撬骨刀的插入,停止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