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朝廷对于蒙古人的信任己经降到了最低。
数十年来,国家给了蒙古很大的帮助,没有因为历史原因而苛待。
但是蒙古给回报的是什么?
是叛乱!是不忠!
这打的是皇帝的脸,是朝廷的脸。
所以下一任总督和巡抚的人选一定是汉地的巡抚和总督。
而这就牵扯到了人选上。
大家都想要让和自己亲近的人上,让自己的乡党,有着相同政治见解的人上。
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中央更加稳固,更有利于推行政令,而这也决定了自己在皇帝眼中的权重。
“朕知道,蒙古省此战被破坏很大,很多城池需要重建,百姓也需要安抚。”
朱靖煊目光坚定,“先从内帑和户部拨出款项用于重建,再从周边省份调配物资。至于官员的封赏,战死的官员,按例抚恤加封,以彰其功。
同时,蒙古省免除三年的农税,以供修养,对蒙古官员提前施行考成法,以促进战后的恢复,施行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过度要求指标。”
说到这里,朱靖煊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蒙古的总督和巡抚人选朕还在考虑,朕要挑选文武双全之人,去督抚蒙古,弹压不臣。”
陛下都这样说了,那还能怎么办呢。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俞耀辉微微皱眉,但也没再言语。
陛下这不是要自己考虑,这是要拿这做筹码,去继续改革,推行新政。
就在这时,礼部尚书吴文章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次大捷乃国家之幸,依臣之见,可举办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以谢上苍庇佑,彰显我大明国威。”
朱靖煊眼睛一亮,大战之后确实需要凝聚人心、宣扬国威,巩固战争成果。
“准奏,此事交由礼部负责,务必办得隆重得体。”
礼部尚书领命退下。
接着,工部尚书也上前说道:“陛下,此次蒙古省诸多城池受损,现在需要加固城墙,完善防御设施,以防后患。”
朱靖煊点头赞许:“工部要与当地官员协同合作,把重建之事办好,各级部门做好监督,把银子落在实处。”
朝堂之上,众人又围绕战后诸多事宜各抒己见,朱靖煊耐心倾听,一一做出安排。
待众人都发言完毕,朱靖煊站起身来,目光扫视全场:“此次大捷是我大明之荣耀,但我们不能懈怠,这同时也意味着大明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都是要去解决的,朕希望你们能恪尽职守,不违本心。”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