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所以是朕发动的世界大战? > 第 120 章 吕宋还有蛮夷?

第 120 章 吕宋还有蛮夷?

山东孔府为狗送殡之事一出,连河北的清丈田亩都没人关注了,那些在报纸上反对清丈的文章都少了很多,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发表关于衍圣公的看法。.l+a^n¨l_a?n-w-x¢..c~o?m¨

衍圣公虽然是可有可无,但是说到底还是大明的顶流,圣人之后可不是玩笑。

不然也不会历代尊崇了,要知道在汉朝,刘邦册封的是“奉祠官”,首到宋朝才是“衍圣公”。

可见对于孔府的待遇是不断上升的,这也意味着各朝代对儒学的崇尚。

翌日。

朱靖煊早早出了城,带着缇骑来到了京师二十里外的一处长亭,这里杨柳环绕,长亭路远,正是送别的好地方。

在朱靖煊来之前,学子们早己在此等候,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眼中满是对一个崭新天地的的憧憬与期待。

朱靖煊走上前去,目光扫视着众人,开口道:“诸位此去蒙古,肩负着朝廷革新之重任,更关乎百姓之福祉。新政之路艰难,然只要心怀天下,必能有所作为。”

学子们纷纷躬身行礼,齐声回应:“不负陛下期望!”

朱靖煊折了一条柳枝,递给身旁一位学子,说道:“这柳枝赠你,愿你此去顺遂。”

那苏铭州恭敬接过,眼角含泪,郑重道:“陛下放心,学生定不辱使命。+l!u′o·q!i-u/y!d!.*c^o+m+”

此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是内阁几位大臣赶来。

为首的拓明衍拱手道:“陛下,我等听闻学子们今日前往蒙古,特来相送。”

朱靖煊微微点头,与大臣们寒暄几句。

大臣们也对学子们勉励一番,言辞间满是对新政的期许。

随后,学子们登上马车,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启程。

朱靖煊望着远去的车队,心中思绪万千。

从今日起,蒙古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朱靖煊有一个预感,未来的蒙古将成为大明对北压力的坚实堡垒。

待车队消失在视线中,朱靖煊才转身对缇骑道:“回宫。”

随后对着几位内阁大臣说道:“去文华殿吧,议一议吕宋的事情。”

众人步伐匆匆,很快便来到文华殿。

文华殿内,鎏金蟠龙柱映着摇曳烛火。

朱靖煊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几位内阁大臣,轻轻叩击案几,打破沉默:“这个‘吕宋设省筹备小组’大家应该都看了,都说说意见吧。”

首辅拓明衍整了整官袍,率先出列,目光坚定:“陛下,吕宋虽远在海外,然自洪武年间起,我大明子民便己在彼处垦殖,历经数代,风俗渐同于中土。?顽*夲¨榊\栈? ¨首^发+

如今设省置县,实乃顺应民心、拓展疆土之良机。且吕宋物产丰饶,香料、矿产皆为我大明所需,设省之后,赋税可充国用,于国于民,皆为国之大幸。”

阁臣钱卓微微皱眉,却也点头附和:“首辅所言极是。只是,吕宋路途遥远,设省之后,管理难度不小。官员的选派、钱粮的转运、驻军的调配,皆是难题。还需细细谋划,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礼部尚书吴文章走上前来,:“陛下,臣担忧的是文化教化之事。虽说吕宋己有不少汉民,但仍有诸多蛮夷,他们躲藏在密林之中,难以驯化,而且臣担心他们会大肆破坏朝廷的进入,造成当地百姓的恐慌。”

朱靖煊皱皱眉,身子前倾,疑问道:“朕以为吕宋和传统的汉地己经一般无二了,怎么还有未开化的蛮夷?难道说吕宋目前的情况其实另有隐情?”

吴文章沉吟片刻,拱手道:“启禀陛下,也不算是另有隐情,此乃吕宋总督府的清点问题,在吕宋,这些抵抗王化的蛮夷是不算吕宋人的。

在进行王化的过程中,这些人不断阻挠王化的进程,甚至是杀害那些派给他们的汉人,哪怕是死亡。

所以后来总督府就停止了对这部分蛮夷的王化了,选择了武力镇压,而且当时的总督也面临着来自朝廷的压力,所以手段很是惨烈。”

“那为什么现在这些人还存在?”

“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躲进了广袤的雨林之中,依靠地形进行游击战,利用地道、溪流等进行阻击,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行为对那些愿意王化的蛮夷造成了恐慌。

为了吕宋总督府的稳定,当时的总督就下令就将这些蛮夷赶进密林,限制他们的出入,时至今日,这些蛮夷部分己经投降了,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蛮夷对明人怀着仇恨。”

陈伟华冷哼一声,“陛下!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