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所以是朕发动的世界大战? > 第 130 章 启明大典(下)

第 130 章 启明大典(下)

“仁心奖得主——苏北珑,济世堂医官,其发明水杨苷,可解百姓病痛,实乃苍生之福!”吴文章高声宣布。?墈?书¨屋` ¢耕¢薪\最¢全-

编钟再度奏响,乐声中融入了轻柔的琴音,仿佛在歌颂医者的仁心。

苏北珑身着素白长袍,腰间悬着刻有“悬壶济世”西字的腰牌,这是济世堂最高级的医官才能佩戴的。

他快步走上高台,来到朱靖煊的面前,作揖行礼。

朱靖煊把一个纹着草药、针刀、麒麟等元素的金色勋章挂在苏北珑的脖子上。

苏北珑再次作揖拜谢。

“发表获奖感言吧。”朱靖煊伸手示意。

“谨遵陛下旨意。”

苏北珑面对众人,说道:“为了得到这个水杨苷,我和其他的医官找寻了无数的样本,尝遍了无数种苦涩药汁。更难的是试药——为了更好的验证水杨苷的效果,我决定亲身试药,我在高热中坚持未服其他汤药,最终在水杨苷的的药效下身体康复。

医者之道,不在药石之精,而在人心之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我还会继续钻研,为百姓寻得更多良方!”

百姓的掌声从苏北珑的话音刚落就开始了,大家都知道第二个的奖项是给济世堂的医官的,济世堂他们可太熟悉了,那可是大明最大的医馆,大明有百分之三十的县城都有设立。+r?c,y,x*s~w..~c^o*m_

最早的济世堂是中祖北伐时期的军医司,战争结束后,为了提高和规范大明的医学水平,缓解百姓因疾病导致的苦难,给军医找一个足以谋生的地方。

朝廷决定由太医院和军医司牵头,组建集研究、诊治于一体的济世堂。

这也是大明百姓去的最多的医馆,因为现在的济世堂是和太医院、军医司同级别的存在,所以济世堂的医药费用也算是朝廷的支出。

户部每年都会大量拨款,一方面是对诊治方面进行补助,另一方面是作为医药研究的资金。

这就导致济世堂的费用很低,大部分的常见疾病收取的费用比药材的成本还要低,比如一些伤寒之类的,除了那些所需成本很高的疾病。

一位老妇人抹着眼泪对身旁人说:“菩萨保佑啊,以后生病就有盼头了。”

“这和菩萨有什么关系!要谢也是谢陛下,谢济世堂!”

“哦对对对,感谢陛下,感谢济世堂!”

几乎所有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鼓掌,因为济世堂在大明的地位,和其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s·a~n,s+a^n_y+q/.-c*o*m+

有人是这样说的,济世堂是大明,乃至于历史上所有朝代最大的善政,没有之一。

“鸿儒奖授予李故!其所著《政新》,为治国理政开辟新篇,书中‘农商并重’‘科举改良’等言论,振聋发聩!”吴文章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

身着儒袍的李故踏上高台,眼神坚定,身姿挺拔,颇具大儒之风。

一样的流程,一样的话语。

“此书非我一人之功。”

他向台下学子深深鞠躬,“在大明的辩论场上,在复杂的官场之中,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上,才让这些想法破土而出。今日之大明,正走在前明的老路上,尽管国朝依旧无比强大,可是这和永乐时期又有什么不同呢?

是不是再过百年,大明就会变成一个实力更强的嘉靖朝呢?百姓流离失所,乡绅兼并土地,东南无比富裕,西北贫瘠不堪,国家毫无生机,如此下去,大明会不会再走万历、崇祯之路?

《政新》所言‘法者,因时而变’,祖宗之法虽好,但也要与时俱进。变革或许艰难,但不变,大明何以延续?希望陛下能广开言路,让更多有志之士为大明出力!”

太学生们激动地挥舞双手,高呼:“李公说得好!”

还有很多《政新》的拥趸,以及变法派的官员、学子竭力鼓掌,用行动支持李故的言论。

李故本身就是大儒,而且他的《政新》更是现在的顶流书籍,革新思潮也是热门的思想,所以学子们如此激动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大典越来越热闹,人们己经不知道斯文为何物了,有些学子高声疾呼,大声喊叫,热烈鼓掌。

“最后,承运奖授予英吉利国学者亚当·斯密!”吴文章高声道,“其著作《国富论》,阐述市场规律,经济发展,虽暂不能亲临,但陛下特命将奖牌封存,待其来日到明!其书中‘无形之手’等理论,或为我大明商贸发展指明方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